“过去党建工作常停留在文件上,现在我们带着技术下田间,党旗插在产业一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清水县农业农村局党员技术员李茹云在王河镇西堡子梁小麦良繁基地记录测产情况时感慨道。这一幕正是清水县委直属机关工委推进“1+N”党建品牌矩阵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清水县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机关党建质量稳步提升,但部分单位仍存在党建与业务“各自为阵”的现象。为此,清水县委直属机关工委紧扣全县“强组织、促改革、融发展、优服务”四大行动要求,把打造优质党建品牌作为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创新性提出“1+N”党建品牌矩阵建设,即以“模范机关”创建为核心,各单位结合职能打造特色品牌,做到了主题有特色,内涵有分量,成果求实效。形成“一核多元、协同共进”的党建生态。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农业农村局的‘服务惠三农’、税务局的‘12345工作法’、法院的‘党建引领审判执行’等品牌已初显成效,但缺乏统筹整合。”清水县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刘红艳介绍,“品牌矩阵的意义在于将分散的‘盆景’连成‘风景’,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互鉴,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这茬黑木耳菌棒温度控制在22℃,产量能提高30%。”在白沙镇桑园村产业基地,清水县农业农村局第一党支部的“移动党课”开在菌棚里,党员专家现场演示栽培技术。该支部打造的“党旗映田野服务惠三农”品牌,通过“行政+技术”双包抓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内重点农业项目,全程跟进产业项目建设,解决用地、资金、技术等问题,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深度融合。
白沙镇桑园村党支部书记曹秀红翻开工作日志:“我们同步建立了‘线上线下学习库’,每周推送‘每日一学’农技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群众扫码就能问技术,这才是接地气的党建。”
“税务管家不仅帮我们落实了税收优惠政策,还和我们支部开展联建共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天水华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松望点赞清水县税务局机关党支部的“12345”支部工作法。该品牌以“把稳一个政治方向、用好两个抓手、压实三类责任、坚持四个注重、拓展五项工程”为框架,组建“税务管家”党员服务队,为民营企业办理税费减免业务,并定期开展“一对一”政策辅导。
在轩辕广场,党员税干王媛手持二维码向商户讲解:“扫码就能算清减免账,我们每月固定来‘摆摊’答疑。”这种“党建+便民服务”模式,让税收政策落地率显著提升。
“现在开庭!”红堡法庭审结的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主审法官在判决未生效的上诉期间竭力调解,通过加强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做好判后答疑解惑,最终双方达成和解,顺利实现判决内容,这是清水县人民法院党支部加强党建与审判执行业务深度融合的具体场景。今年以来,清水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的前沿阵地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举措,让“小法庭”助力基层社会大治理。
“我们把党建融入审判全流程,推动人民法庭从‘司法办案为主’转向‘司法办案与参与治理并重’,以诉调对接工作为纽带,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清水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刚表示,“党员法官办案周期缩短,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确保品牌矩阵建设落地见效,清水县委直属机关工委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品牌建设标准,定期开展“互学互鉴”观摩活动;注重统筹融合发展,将党建品牌创建与党纪学习教育成效巩固、模范机关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各类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让党建工作在融合中展现更强的引领力;加强宣传推广力度,依托“甘肃党建”“爱清水”等多元载体,深入宣传品牌创建的创新做法、成功经验和突出成效,扩大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持续优化品牌矩阵,推动机关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清水县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刘红艳表示,机关工委将对创建成果进行集中分析,总结成效,适时举办创建成果展示,力争实现全县机关特色党组织品牌全覆盖,为清水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在清水县各机关单位,“党员示范岗”“红色议事厅”“先锋课堂”等党建载体遍地开花,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一线担当作为,真正让党旗在业务一线高高飘扬。这种“党建引领、品牌赋能”的创新实践,正成为清水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密码”。
党建品牌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推动工作的“里子功夫”。清水县委直属机关工委以“1+N”品牌矩阵建设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仅有效破解了“两张皮”难题,更点燃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今后,清水县委直属机关工委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创新实践,让党建品牌真正成为服务群众、赋能发展的“金字招牌”,推动党建品牌矩阵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实成效迈进。(清水融媒李榕丁文艳)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