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组织“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社教活动
在万物并秀的五月,迎来了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5月17日,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组织开展“岁月失语 博物能言”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社教活动。20余名小朋友在家长陪同下,通过“红色研学+手工”的沉浸式体验,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融魅力。

活动首站,孩子们跟随讲解员走进展厅。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了解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展柜中斑驳的文物、墙面上珍贵的史料照片,将红色精神具象化。一位小朋友指着展品说道:“原来英雄们用的东西这么简陋,但他们却做了那么伟大的事!”。这种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历史的种子悄然生根。

随后,讲解员老师以PPT为媒介,开启了一场趣味横生的国际博物馆日知识科普。以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深入理解博物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多维价值与创新实践。

最热闹的当属手工环节。孩子们化身"小木匠",对照图纸将木质构件拼成素胚陶罐。"这个凸起要卡进凹槽里!"8岁的王克中与妈妈通力合作,当榫卯严丝合缝咬合时,孩子兴奋地举起作品:"看!不用胶水也能这么牢固!"完成拼接后,素胚陶罐变身空白画布,孩子们用画笔在陶罐表面创作。有的以青花纹样致敬传统,有的用卡通图案演绎童趣,诞生出独一无二的“文创笔筒”。

活动尾声的分享会上,家长李女士感慨:"孩子第一次知道木构件不用钉子就能稳固,这种文化自信比说教更有力量。"10岁的安安则说:"我要把陶罐放在书桌上,每次看到它都会想起今天的活动,真是太有趣啦!"

本次“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社教活动通过"看、听、做"等多维体验方法,让革命精神与工匠智慧浸润童心。当孩子们的手指触摸历史纹路,当传统技艺通过童真视角焕发新生,这便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模样。未来,期待更多家庭走进纪念馆,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厚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