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川县大阳镇南山村,昔日荒沟坡地如今变身“香窝子”——130余只林麝悠然栖息,麝香的独特气息在空气中弥漫。作为甘肃省第三家、天水市唯一一家林麝养殖企业,张家川天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特色养殖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大阳镇立足资源禀赋,瞄准特色产业赛道,引进张家川天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启了从“生态修复”到“产业富民”的创新探索。企业以林麝资源保护与开发为主线,构建起“驯养-育种-活体取香-中药材种植加工”全链条发展模式,不仅填补了天水市林麝养殖的空白,更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之路。
走进占地55亩的养殖基地,四期建设成果斐然,养殖场基础设施完备,形成科学规范的养殖体系。4000平方米平整场地、1200平方米现代化圈舍错落有致,14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300立方米的饲料贮藏室、160平方米的配料间一应俱全。40余台监控设备全方位守护,400余米围栏保障安全,110间圈舍整齐排列,130只林麝在此悠然生活(其中公麝75只,母麝55只)。值得关注的是,企业通过流转35亩土地和20亩荒沟,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林麝养殖前景十分可观,每只公麝每年可产麝香约14克,按75只公麝计算,每年可生产麝香约1000克,以每克650元的市场价估算,年收益可达65万元。此外,每年出生小麝约20对,一对6月龄的麝市场价约7万元,预计年收益达205万元。”企业负责人介绍道。
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辐射效应”持续释放,8名专业饲养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积极带动当地农户根据养殖基地的需求种植林麝适宜食用的胡萝卜、油麦菜等蔬菜,拓宽了增收渠道。2024年,公司与小杨村村民杨万红签订合作协议,在小杨村新建养殖基地,如今该养殖基地已存栏19只林麝,“技术帮扶+订单销售”的联农带农模式已初显成效。

“我们计划3年内将养殖规模扩大至300只,持续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到林麝养殖产业中来,实现产业升级,同时建设麝香深加工车间,延伸产业链。”谈及发展,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
从荒沟到“香窝”,从特色产业到共富引擎,大阳镇正以林麝养殖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让“麝”香飘出更宽广的致富路。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