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静和员工在天水果品产业宣传推介会上
央视网讯(记者 王小英)1965年,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在香港国际博览会上一举夺魁;
2014年,潘石屹在网络上为家乡天水花牛苹果吆喝,成了花牛苹果代言人;
2015年,80后姑娘杨文静和妹妹来到天水创业,将这里的花牛苹果卖到了迪拜等地……
作为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西部地区之一,天水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和通道优势,将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国内乃至海外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姐妹花创业 花牛苹果卖到迪拜
2014年,杨文静的妹妹辞去迪拜的工作,回到天水,姐妹俩创办天水美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一起创业。两人看中天水的地理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花牛苹果便是其中之一。
“迪拜等地对花牛苹果等农产品比较认可,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吃。”杨文静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丝路沿线城市的农产品都有了新的市场,考虑到迪拜的贫富差距较大,所以她们将花牛苹果分为三个等级,最好的会进入大型超市,小一点的进入中型超市,其他的便进入饭店、酒店做成果盘。
随着订单增加,这家公司的规模也开始慢慢扩大。
今年,她们刚刚和迪拜中翼综合贸易有限公司签订订单:一年为该企业一提供6800吨苹果,同时天水红萝卜、大蒜、生姜等农产品也开始陆续出口到迪拜等地。
订单多了,杨文静的公司便开始努力扩大产品来源,如今公司旗下合作的农户有300多家,合作社56家,还拥有5000多亩苹果基地,“我们跟农户、合作社开展订单式合作,对农药、种植技术等多个方面都有要求,每年等农产品成熟的季节,会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采摘,保证产品质量。”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利用通道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公司不止杨文静一家,这里的农产品销售也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
今年8月,在天水市举办的中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合作交流活动期间,天水市有关果品营销企业与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团签订了花牛苹果、清水核桃订购意向协议,天水农产品正式开拓西亚市场。
天水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宋尚有说,到现在为止,天水市的干鲜果基地面积发展到348万亩,总产量230万吨,天水市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307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5%以上。
果品成农民增收主导产业
天水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1℃,昼夜温差10℃-15℃,年日照2000-2600小时,海拔高度1600米以下山地面积占60%以上,符合农业部确定苹果适宜栽培区的年均温度、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等指标,这里也被国家和甘肃省认定属北方水果主要产区和最佳适宜区之一。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利用农业和地理位置优势,天水市特地制定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将天水打造为中国西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维俊告诉记者,从发展的前景看,果品已经成为天水市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水市已经形成了集果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宣传营销、检测检疫、防灾减灾等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培养了一批果品产业方面的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2017年果品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2020年果品产值将达到150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果品产业将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2015年天水果品大丰收,成功销往山东、广州、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长春、武汉、重庆、成都、河南等国内各大中城市,主要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南亚、中东、埃及、塔吉克斯坦等国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