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9月11日上午,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举行隆重的仪式,欢送我市“扶贫开发教育移民”工程首批35名学员赴嘉兴。这35名学员在该院接受了20多天的文化技能培训结业后,将离开家乡天水到浙江嘉兴继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并在当地就业、工作生活。天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伯年、省扶贫办科教处处长杜明华、市政府副秘书长杨胜利、天水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张栋梁等领导出席了欢送仪式。
杜明华处长和张栋梁主任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勉励学员到嘉兴后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安心扎根在嘉兴。

据悉,“教育移民”工程是在2006年5月由全国劳动模范、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院长王晋筹资100万元,率先倡议并实施的一项新型农村扶贫助学项目,也是一个社会科学的新课题。工作的目标任务就是:通过 “扶贫开发教育移民”工程,将我市因贫困家庭辍学必须外出打工的农村“两后生”迁移到浙江省嘉兴市“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从而实现定居发展的新目标。以彻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生存发展问题为任务,达到 “培训一人、输转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

这一工程开展已经五个年头,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2007年4月,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了《天水市教育移民工程实施方案》,大力倡导和推动教育移民工程。与此同时,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与嘉兴签订了《“教育移民”工程合作办学合同》。双方约定,输转人员前3个月在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学习文化、安全、法律、维权、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后3个月转入嘉兴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穿插安排教育实习活动。学习期满后安排在嘉兴的企业就业,工作满3年后可转为当地户口。2007年6月,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首次招收入院的74名学生,先在计算机学院接受了3个月的全日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又送到嘉兴进行了3个月的服装制作、电子加工、汽车维修等技能培训后,全部安置在嘉兴企业就业。截止2010年底,教育移民工程已成功培训、输送共三批人员。前后安置240名学员在嘉兴的金石包装厂、淳祥电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就业。其中有20几名学员边工作边学习,已经取得了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和“计算机函授高等教育大专毕业证书”。现绝大部分学员已成为企业的业务、技术骨干,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院长王晋再次筹资100万元,在市扶贫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7月份开始再次启动实施了“天水扶贫开发教育移民”工程。经过市、县区扶贫办的努力,第一批招收的35 名学员,在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接受了文明礼仪、应用文写作、务工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和电化教育等文化课程培训后,今天即将奔赴嘉兴,到那里再经过短期的适应性培训,然后将全部安置就业。这一工程的实施使我市扶贫开发教育移民工程实现了新的跨越,结出了新的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