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府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
讲 话
副市长 彭鸿嘉
( 2011年 7月 22日)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上半年运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重点做一简要发言。
一、上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按照 “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扶龙头、抓改革、促增收”的总体 思路, 深入实施农民增收“六大工程”,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 16.43亿元,同比增长 7.5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1606元,同比增长 22.81%;夏粮总产 30.92万吨,同比减少 6.89%;完成果树建园 18.25万亩,落实蔬菜种植面积 65.25万亩,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 1364.09万头(只),同比增长 3.9%;完成各类造林 34.43万亩,占年任务的 53%;新修梯田 10.9万亩,加快农村饮水项目建设,解决了 7.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城乡一体化试点有序推进,以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各项改革步伐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一) 积极化解灾害不利影响,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去冬今春以来,我市干旱、低温交替发生,冬春期间连续 50多天无有效降水,持续干旱及低温天气交替发生,给夏粮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面对自然灾害,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抗灾减灾,加大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科技推广力度,强化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服务,确保了粮食生产形势稳定。 5月份在我市召开的全国旱地小麦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上,该项技术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全市共落实春播面积 321.59万亩,其中落实地膜粮食 130.96万亩,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110.8万亩。建立各类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区 41个 17万多亩,推广主要粮油作物良种 256.05万亩。
(二)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主导产业规模。 一是加快规模化建园步伐。 坚持整村整流域推进、成片成带发展,建成千亩以上规模基地 45个,其中苹果 9.77万亩,核桃 7.1万亩,改造老果园 5.79万亩。加快“一城两园”建设,花牛苹果商贸城完成一期 874亩的征地拆迁;北山生态产业示范园营建果园 3232亩、生态林 3650亩,砂化道路 24.9公里;南山花牛苹果产业园新建果园 55491亩,硬化道路 13.6公里,新修果品基地主干道 71.3公里。二是积极实施蔬菜产业“五个一”工程。全面推进“一区一园三基地”建设,共落实蔬菜产业发展资金 2350万元,成功承办了全省蔬菜生产现场会和中国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召开了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座谈会,极大地促进了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新扩建养殖小区 23个、规模养殖场 41个,新增养殖专业村 8个,规模饲养量占总饲养量的 57%以上。 畜禽产品高价位运行,养殖效益整体提升。
(三)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认真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工程”,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努力扩展农业外部增收渠道,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一是稳定发展劳务经济。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扩大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品牌、增加农民收入。输转务工人员 56.12万人,创劳务收入 30.89亿元。二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惠农政策落实年”。各级各部门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严格工作程序,狠抓措施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秦安县基本上达到了永靖县的水平,全市 50%以上的乡镇达到了永靖县水平。截止 5月底,全市共落实各类强农惠农资金 57719万元。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启动了陕西中菲集团天水广升 10万头有机生猪养殖暨 3000头原种猪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新建、续建和扩建了天水嘉信奶牛养殖场、秦桂林牧开发有限公司等 8家龙头企业。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争取到位第一批财政扶贫及“三西”专项资金 9758万元,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力度,促进了 60个项目村的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参与试点的 49个乡镇 89个村累计发放贷款 807万元,为贫困户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137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 477家,社员 2.64万人,带动农户 11.96万户。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突出林业生态建设,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 5.31万亩,三北五期工程造林 5.44万亩,补植补造 16.83万亩。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共争取到项目资金 2.44亿元,完成投资 1.83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04.61平方公里,占年任务的 52.3%。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完成开挖池 6699口,占总任务的 64.4%。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编制完成了《天水市城乡一体化“十二五”规划》。确定 55个试点村作为市级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 2000万元,联片强势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筹集专项资金 5997万元,建设基础性项目 55项,有效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六)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天水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 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 49个,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至 6月底,全市流转面积达到 26.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 4.7%。二是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 338.38万亩集体林地勘界确权任务,勘界确权率达到 100%,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 325.73万亩,达到 96.33%,颁发林权证 39.72万本,颁证率 100%。三是组建成立了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协会和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为龙头企业协调贷款 3.57亿元,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创造了条件。
上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自然条件、气候变化、农产品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 去冬今春,我市大部分地区有效降水不足,冬春期间连续 50多天无有效降水, 3月份平均气温偏低 1.3— 2.0℃,降水偏少 1— 5成; 4月份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 2-3℃,降水偏少 6成到 1倍,突破历史同期最低记录; 5月上旬第一场区域性透雨比历年偏迟 15天左右。特别是渭河北部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 6成以上,造成大秋作物种植季节推迟,越冬作物生长缓慢,给农业生产特别是夏粮产量造成了较大影响。 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 目前我市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发展的良好格局,但与关中地区相比,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龙头企业发展普遍面临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强、市场份额不大的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够快。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滞后。 我市农业立地条件较差,近年来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四是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蔬菜价格持续走高,上市的 21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每公斤 3.21元,涨幅达 13.43%。生猪价格涨幅较大,到今年 6月中旬,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分别达到 31.9元、 16.4元和 25.9元,较去年同期上涨 95.3%、 69.7%和 68.9%,主要原因是 饲养成本的增加、存栏量偏紧和生猪价格周期性上涨所致。牛羊肉价格小幅上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15%和 18.9%,达到 37.73元 /公斤和 39.57元 /公斤。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上涨 11.8%和 9.8%。樱桃、桃等今年全面丰收,樱桃今年平均 18元 /公斤,去年因灾绝收, 2009年 18元 /公斤;秦安蜜桃品牌效应明显,今年收购价在 5— 6元 /公斤之间,秦州、麦积桃收购价在 1— 2元 /公斤之间。 五是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务工收入水平较低,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生活消费支出加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预期目标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受公共服务、劳动就业、户籍管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现有政策的制约,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受到一定影响,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的步伐较慢,非农收入增长缓慢。

二、下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重点
一是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和秋播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抓好“三夏”生产的有关精神,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确保夏收生产顺利推进。加强大秋作物的田间管理,落实好各项科技措施,力争秋粮有好的收成,确保全年粮食总产达到 110万吨以上。及早抓好秋播物资准备,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重点,及早预留地块,组织技术人员包点包片,开展全程技术服务,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工作任务。特别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组织群众全力以赴开展生产自救,力保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是促进主导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扶持发展果品、蔬菜、畜牧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切实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果品业方面,实施“百万亩果园管理提质增效”行动,完成新建果园 35万亩任务,改造老果园 5万亩,培训果农 10万人次,新增果品贮藏能力 3万吨。蔬菜业方面,全面推进“五个一”工程,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加大品牌保护和认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蔬菜 5万亩,总面积达到 105万亩。畜牧业方面,认真实施畜牧业倍增工程,突出产业化经营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力争规模养殖比例提高到 60%以上。抓好张川、清水两个肉牛产业大县建设,年内完成青贮池 20万立方米。培育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绿色通道建设,搞好果品、蔬菜等农产品流通销售。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启动实施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三期规划,加快武山、甘谷渭河川道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秦州、麦积加快建立苹果产业示范区,在秦安加快建立蜜桃产业示范区,在清水加快建立早实核桃产业示范区,在张川、清水加快建立肉牛产业示范区。积极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和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四是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秋季造林有利时机,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30万亩造林任务。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启动以建立林业管护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完成 664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抓好高桥头水库、曲溪水库城市水源地工程、引洮二期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机修优质梯田 30万亩,创建 10个梯田化乡镇和 200个梯田化村。切实抓好张家川县石峡灌区、甘谷县安丰灌区、麦积区渭惠渠灌区、武山县南河灌区续 建项目建设,新增节水灌溉 1万亩。
五是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强技能培训,提供服务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多渠道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组织实施好 60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年活动,确保 10月份前全面完成总结验收自查工作,保障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