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部人才市场2010年
春季大型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工作总结

为了抢抓春节过后的求职高峰期,进一步推动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各类求职人员面向市场寻求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通过市场调节着力缓解我市就业压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早安排,精心组织,于2月27日在原市人事局人事大厦三楼甘肃东部人才市场适时举办了2010年春季大型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招聘洽谈会,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也是今年的首场招聘洽谈会。从招聘会的总体情况来看,总体上呈现了“三多”,即:进市场的求职人员多、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多、签定协议的人数多,成效明显,可概括为“虎年第一招,异常火爆”。本次招聘会共有入场招聘单位134家,其中:民营企业98家,占73.1%;外地企业26家,占19.4%,涉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新疆、陕西等13个域外省市;事业单位3家,占2.2%。参会单位共提供招聘职位7508个,涉及市场营销、财会、文职、计算机、电子通信、保险、教育、企业管理、商贸服务、机械制造等好多个专业。其中: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岗位912个,占12.1%;大专学历的岗位3277个,占43.6%;中专以下学历的岗位3319个,占44.2%。入场人次达18900多人次,接待求职人员11120人。共发布需求信息619条。签订意向性协议2818人,其中本科以上人员532人,大专生1233人,中专及以下1053人,预计可解决近3000人的就业问题。

二、主要特点
总体分析,本次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到位。面对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实际,春节前夕,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全面谋划2010年工作之时,就把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各类人员的就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审时度势,抢抓春节过后各类求职人员就业高峰期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始大量招聘人员的有利时机,精心选择举办春季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的时间。为确保招聘会高效举办,局党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人才中心主任为副组长、人才中心全体人员全力承办的招聘会筹备领导小组和工作人员队伍,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春节前后,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要求,从宣传动员、信息发布、安全保卫、场馆布置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为招聘会的如期高效举办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企业提供岗位多,待遇高,条件优厚。从这次招聘会的交流洽谈情况来看,主要呈现“四个增长”,即招聘单位、招聘职位、求职人员、洽谈成功率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我市的民营企业招聘需求量明显较大,岗位待遇显著提高。本次招聘会入场的134家招聘单位中,我市民营企业高达98家,占到了73.1%。人力资源才市场对劳动力的调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合并为人力资源市场后功能增强,出现了供需两旺的喜人局面。政府为民营企业调配劳动力,促进就业的格局也基本形成。

3、高校毕业生仍为求职主体。近年来,我市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上想方设法,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但所占比例较少。从这次招聘洽谈会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中,高校毕业生占到了80%以上,洽谈成功的1149人中,高校毕业生占到了70%的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得到明显的改变。我们对所有求职人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均实行免费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在招聘会现场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人事代理、落户派遣等就业服务方面的工作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中高级人才持续走俏。优秀的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一直是人才市场的稀缺资源,取得类似工程师、造价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质的中、高级人才仍是市场紧缺资源,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营销和管理策划能力、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持续走俏。据统计,这次招聘洽谈会上,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会、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电子电器等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而且这些专业人才的洽谈成功率也相对较高。另外,具有较强文字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的文秘专业人才也倍受企事业单位青睐。
5、低学历人员就业渠道逐步拓宽。从这次招聘会的学历要求来看,较以往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往企事业单位把眼光盯在了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身上,认为高学历就是高能力,对中专及以下的毕业生不屑一顾,而这次招聘会,用人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毕业生比较看重,提供的就业岗位也相对较多。这次招聘会提供的7508个招聘职位中,本科及以上的仅有912个,占12.1%,而中专及以下的却高达3319个,占到了44.2%。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低学历毕业生所学专业选择条件相对较为宽松,一些高职、技校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正在逐步调整。特别是作为用人需求量相对较大的民营中小企业,无论在管理还是生产经营等方面,已经或者正在导入人才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在选人用人上,打破了高学历就意味着高能力、高效益的传统观念,更加注重专业化和吃苦耐劳精神,因而对低学历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相当一部分高学历求职者就业观念尚未彻底转变,不太愿意到基层生产第一线从事艰苦的技工工作。
三、从洽谈会所看到的就业态势
一是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这次招聘洽谈会入场人次达18900人次,而择业岗位仅有7508个,职位供求比为1: 2.52(职位数为1,求职人数为2.52)。基本上是每3个人竞聘1个岗位,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但相对于去年每4-5个人竞聘1个岗位的情况来看,形势有较大的好转。
二是作为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场馆面积不足。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后,将原有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进行了整合。由于新的人力资源市场正在加紧筹建中,现有的人才市场在这次招聘会上突出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场馆面积较小,而招聘单位和求职人员较以往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致使人流拥挤,活动不便,部分用人单位不能进场招聘洽谈。
三是高校在一些专业设置上,与实际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说,建筑设计、机械一体化、电子等专业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而高校对这些专业的设置不多,导致就业与需求之间的反差较大,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仍然非常明显。
四是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和用工行为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招聘工种名称设置不科学,不规范,有的工种名称混淆不清,有的工种名称包装过度,还有的工种名称与其工作内容大相径庭,工资报酬设定不科学、不合理,这是企业招聘和用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四、今后打算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非常关键的一年,同时也将是新的人力资源市场组建后开始运行的开局之年。以市场为平台,做好2010年的人力资源交流开发服务工作,对于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各类人员的就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交流与开发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力资源交流开发服务工作以及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以《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精神为主要抓手,以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机构整合为新的起点,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和坚定不移的信心,继续按照“加强工作创新、提高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合作交流”的总体工作思路,下大功夫、花大气力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并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根据《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精神,科学制定建设标准、规模和布局,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力争到2011年和2012年底前分别建成市级和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统筹抓好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人力资源才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人力资源数据库,加大信息储备量,开通网上人力资源服务,构建服务全社会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甘肃东部人力资源市场和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为骨架、社会中介人力资源组织为辅助,涵盖全市城乡,辐射甘肃东部,延伸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城市,体制顺畅、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类人力资源交流洽谈活动。以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为重点,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源交流洽谈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就业率。紧紧抓住2010年我市举办“关中—天水经济区人才联盟”第二届年会的绝佳机遇,积极参与区域性人力资源合作交流,形成相互兼容的人力资源政策框架与合作体系。要逐步消除人力资源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市场调节,不断疏通党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