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改革发展纪实

副省长咸辉在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张景辉的陪同下来院视察指导工作。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被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医院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实现了学科有特色、技术有特点、人才有梯次、设备有档次的跨越式发展。
注重理论学习,加强行风建设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把加强理论学习和自身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建设、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作首要任务,纳入了医院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和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院党委中心组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各党支部、各科室每月集中学习2次以上,院领导带头学习,在学习中把发展中的问题和体会写成文章刊登在院报上,还经常对院级领导和各党支部委员进行政治思想工作集中培训。通过开展党内民主生活会和贯彻落实党内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不断深化党务、院务公开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涉及职工评先进、晋职称、竞岗位、选干部等一律实行群众推荐、党委审查、院内公示、征求意见,党委讨论;对工程项目、药品、物资、器械采购一律实行公开招标,职工参与评定方法。
为确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红包”、大处方、开单提成、回扣等问题。医院实行院长、科主任一岗双责制度,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主抓,纪检委办案的纠风工作机制,成立由纪检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纠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社会监督制度》、《医德医风投诉举报制度》,实行纠风工作责任追究制、院长接待日制度、院领导社会走访制、出院患者回访制度、医德医风奖惩制和一票否决制等制度,设立院长信箱和举报箱,公布监督电话,签订医患道德责任书,有力地规范了职工的行为。

医院已开展各类心脏手术300余例。图为正在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
突出工作重点,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培育重点学科。医院坚持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临床研究上,设立了科研专项基金,健全了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奖励办法,重奖科技创新人员,从机制上保障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研究,全院上下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如今,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产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等十个专业学科被评为天水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为建立技术一流的现代化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注重经营理念创新,扩大交流协作。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医院先后与兰大一院、兰大二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解放军西京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开展医疗协作,并建成神经内外科协作中心、心脏病诊疗中心,定期邀请全国著名专家来院指导手术,使广大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国内一流专家的服务,促进了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是重视科主任以上人员和学科带头人的学习培训。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把对年轻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作为医院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医院建立现代化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为医生免费订阅《医学论坛报》等报纸杂志,为医护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建立严格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度,对年终达不到规定的学分者,除不能评优选先外,年终考核将直接定为不合格,直接影响职称晋升聘用和年终考核。对中青年医务人员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训练考试,支持各学科办好本地区的继续教育学习班,促进各类人员加强业务学习,鼓励低学历人员脱产自学,选派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和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医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是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医疗安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改革、稳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了《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医疗工作制度汇编》、《医院护理规范手册》等一系列制度。定期召开院长办公会议,通过行政查房、院长接待日等方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坚持每周一次的业务院长查房,认真检查医护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重点检查病历书写质量、三级医师查房、危重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护理质量、院内感染、急救、合理用药等制度和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由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负责的医疗护理质量督查。每月进行一次“医疗服务质量跟踪调查”、“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刊登在《医院管理月报》上督促整改。医院每月对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经营管理效益。
开展诚信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从群众最不满意的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入手,严把药品供销渠道,开展诚信服务,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一是从直接和患者接触最频繁的医生入手,控制单病种价格。成立临床药学室,对全院抗菌素的合理使用进行监测,严格控制查处两种以上抗菌素的使用,并制定各种措施降低门诊费、治疗费,坚决制止乱收费,狠抓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能用便宜药的坚决不用昂贵药,刹住了开大处方、卖高价药的不正之风,同时坚决查处不必要的检查,确实减轻患者负担。二是对药品、器械、一次性用品等实行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为了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医院还投资百万元建立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完善了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增加医院可信度,做到了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规范医疗行为,诚信服务患者。三是在门诊地下室、一楼、三楼增设挂号、收费窗口,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对门诊所有诊室和科室进行合理布局和整合,提高了挂号、收费、取药等窗口人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就医条件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把更新医疗设备,作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先后购置了西门子超导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大中型医疗设备200多台(件),使医院的诊疗手段和技术水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总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十三层住院大楼,彻底改善了住院条件,满足了各层次患者的全方位需求。同时,医院注重院内环境的绿化美化,绿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医院规范化的污水处理站、医疗垃圾专用焚烧炉,为从根本上改善广大群众急诊急救条件。提高陇东南地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医疗救助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功能齐全的天水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综合楼。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我们看到,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学科齐全、医德高尚、设备先进、医院环境优美已成为陇东南医疗战线的一朵奇葩,成为广大患者最依赖的人民医院。 (张景文摄影报道)
天水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综合楼奠基

8月28日开工建设的天水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综合楼(效果图)。
本报天水讯 由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自筹资金1.39亿元新建的天水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综合楼8月28日上午破土动工。天水市领导张景辉,李文卿、韩岱成、杨维俊、蒋晓强、任伯年、彭鸿嘉参加了开工仪式。天水市卫生局局长蒲朝晖主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新成介绍了工程筹建情况,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奇若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发表了讲话。

天水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综合楼是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展规划中的二期建设工程,是该院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灾后新建的机遇,自筹资金建设的一项社会公益基础设施,该项目建筑面积46000多平方米,主体18层,裙楼3层。主要功能有: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门诊、医技检查科室、地下停车场等。该工程的兴建,可有力地改善天水市医疗保健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社会突发事件抢救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天水市及陇东南地区紧急医疗救援能力,满足广大群众医疗救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郭奇若在讲话中要求施工、监理单位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以为广大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规范施工,确保将该工程建成精品工程。他希望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将打造成陇东南区域医疗保健服务中心、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