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天水在线走进乡镇采风
天水在线走进秦州乡镇采风系列报道之五:娘娘坝镇篇

(8月30日,天水在线二十多位博主应邀赴秦州区平南镇、天水镇、汪川镇、大门乡、娘娘坝镇、玉泉镇采风。图为新建的娘娘坝镇农贸市场)
秦州区娘娘坝镇基本情况及历史沿革
娘娘坝镇位于秦州区南部林缘山区,东邻麦积区党川乡,东南连接徽县高桥乡、麻沿乡,西靠本区大门乡,北接本区齐寿乡,距市区37公里,总土地面积513平方公里,地域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316国道和甘什战备路贯穿全境,交通较为便利,是天水市的南大门。
娘娘坝,传说明朝时曾因金花圣母娘娘镇守牡丹山而得名。民国时期为兴隆镇所辖。1949年设立天水县第十四区,下辖金池、沿川、白草三个乡。1956年三乡合并成立娘娘坝乡,1958年与齐寿、李子、钱家坝合并成立娘娘坝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齐寿、李子、钱家坝公社,1968年又并入钱家坝和孙集公社部分大队。1967年改为红阳公社,1981年恢复原称,1983年改为乡,1985年划归秦城区,2001年撤乡并镇后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2004年3月撤乡并镇将原李子乡并入娘娘坝镇,行政区划变更和撤村并组后,现辖28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12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378户,总人口26626人。
全镇有党支部37个,党员849人,镇属单位14个,干部职工213人,耕地总面积5万多亩,退耕还林2.2万亩,人均纯收入1750元。林业、养殖业、劳务输出、旅游业是全镇“四大支柱”产业,辖区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有长河、白云山、普华寺等著名旅游景点和张辉烈士墓,素有天水“九寨沟”之称。
主导产业及经济发展情况
娘娘坝镇的经济发展按照“农业稳镇、科技兴镇、三产强镇、依法治镇”的指导思想,念好山的经,大发林的财,发挥五大优势,形成五大支柱产业。
1、五大优势
(1)交通优势。316国道贯穿南北,甘什战备路横贯东西,并有红李公路连接。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路相互连接,交通便利。
(2)资源优势。①矿产资源丰富,贮量较大,具有开采价值的金、银、铜、铁、铅、锌、石灰石等矿物质;② 村荒山面积较大,属小陇山林区,境内森林面积50余万亩;③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珍稀动物金钱豹、梅花鹿、娃娃鱼、螃蟹、狗熊、锦鸡、野猪等;④林产品丰富多样,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等树种繁多;药用植物有五味子、猪苓、菖蒲、金银花等;⑤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观、人文景观较多。有曲溪森林公园、白云山、普华寺、八卦山、牡丹山等著名旅游景点,还有长河度假乐园、花园农家乐等休闲点。该镇素有“天水九寨沟”之称。
(3)区位优势。距天水市37公里,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地貌多变,天然林覆盖面积大。夏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四季分明,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城市居民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4)小城镇建设优势。娘娘坝村街道小城镇建设“两纵四横”的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上宅下店小二楼遍布国道两侧,农贸、百货批零、餐饮、加工、服务等行业结构合理,功能齐全。
(5)劳动力资源优势。全镇有强壮劳动力13887人,富余劳动力7159人,加之退耕还林致使富余劳动力较多,大多外出发展劳务经济,为全镇经济发展积累了经济后盾。
围绕“五大优势” 全镇大力发展五大支柱产业
(1)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种植业以小麦、玉米、洋芋、胡麻、冬油菜为主,实行科学种田,适时套种甜玉米、西葫芦、春油菜等作物。白草片、牛峡片增产潜力最大。
(2)以造林为主的林业生产。造林是本镇优势,气候多样性适宜各种树木生长,金池、孙集等村荒山造林,张山、牛峡、赵峡、刘河等村德援项目造林长势良好。全镇退耕还林,荣光红豆杉稀有抗癌树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林业人均收入达500多元,人均占有林地面积4.5亩,林业生产已成为全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3)药材生产。野生药材种类多,引种面积较大,生产前景良好,南峪、钱家坝、柳林等村中药材种植逐年扩大。
(4)畜牧生产。地处山区,水草茂盛,天然牧场得天独厚,适宜于畜牧业发展。庙川村黄牛养殖基地初具规模,新建黄牛养殖小区牛棚100座,饲养黄牛800多头。南峪特种生态红山龙养殖基地形成规模,饲养野牛80多头。一是项目的建成,带动了花园、沟门、舒家坝、长河等村养殖业的兴盛,成为全镇主导产业。
(4)劳务产业发展。全镇把劳务输出作为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初步形成以建筑、家政为主的劳务输出业,年输转劳务7800多人次。于山东、广东、深圳、上海等地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关系,劳务产业成为全镇能发家致富的短、平、快项目之一。
娘娘坝镇农业综合工作简介

(图为娘娘坝供销社主任徐同和介绍娘娘坝镇农贸市场建设情况)
一、娘娘坝镇农贸市场建设。娘娘坝镇农贸综合市场是在供销社原址的基础上建立的,该项目总投资420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成门店商铺75间,涵盖百货批零、餐饮服务、农贸菜市等。目前后期附属设施建设及场地硬化工程已完成,预计9月底完成市场商铺入驻。市场建成后,能有效地解决娘娘坝镇集贸市场占路为市的现状。
二、巷道硬化。镇上确定三名领导主抓柳林780米、 钱家坝1100米、娘娘坝580米等3村共计2460米的巷道硬化工作,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区农办硬化指标(宽3米、厚0.15米)要求,在抓进度的同时,狠抓道路质量和安全生产。目前娘娘坝、柳林村巷道硬化已基本完成,进入扫尾阶段。钱家坝村已全面完成。在硬化过程中,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自筹资金6万余元,义务投工2400余个。拆除硬化过程中有影响的房屋6间,房廊台阶4户37米,围墙5户42米。
三、“ 先野”特种猪生态养殖场建设
在316国道旁的南峪村积极引进“先野”特种猪生态猪,建设养殖场。该养殖场以繁育生态仔猪为主,与当地农户签订合同,把仔猪免费交给农户进行喂养,养殖场提供防疫和技术保障,育肥后进行定向收购,实现互惠互利、利益共享。二00九年,继续扩建猪舍8排,使用面积在原来20亩的基础上扩大15亩。截止目前,饲养野猪682头,其中可繁母猪187头,后备母猪161头,公猪36头,育肥猪200头。
该养殖场总占地面积35亩,现有员工8人,其中高级饲养技师1人(沈阳总场委派)、高级接产员1人(沈阳总场委派)、饲养员3人、防疫员1人、管理人员2人。该场计划总投资2600万元,以生态养殖、特种猪养殖、规模化养殖为经营理念,走“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计划完成圈舍建设12排24列,总面积3600㎡,年产仔将达到7200—8000头。一是所有圈舍采用自动饮水、自动给料、地暖采热、电脑监控。二是所有仔母猪均按国家防疫要求建成现代化的防疫措施,并建设饲料加工车间、配料车间、饲料仓库等附属设施。三是建立生态养殖体系,所有粪尿先化粪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一级净化池,养水葫芦,以供给猪的青饲料;二级净化池生长细绿萍,也是猪的青饲料;三级净化池养鱼蟹。四是猪场采暖来源于沼气,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污染。该养殖场的建成,将极大地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促进娘娘坝镇新农村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舒家坝凯盛生态养殖场建设
凯盛综合养殖场位于舒家坝村四组,占地面积20亩,总投资1000万元,由天水锴华电子衡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养殖场以育肥猪为主、繁育为辅,进行综合养殖。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600万元,建成圈舍10排20组、4000多㎡,建成办公场所1排9间、135㎡,建成建成仓库1排,建成配种室1排,围墙360多米,目前正在做投产前的准备工作,预计8月底投产。
项目建成后,年育肥猪5000头,年产值可达900万元,创利税125万元,可安排剩余劳动力60人。
五、庙川村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
“通畅工程”建设。“通畅工程”建设涉及我镇庙川村6公里,柳林村3公里,娘娘坝村1公里,全镇共10公里。柳林已完成1公里、娘娘坝已完成1公里。目前,庙川村已完成招投标工作,项目建设单位正在进行水泥硬化的道路整修、道路碾压、边沟修砌等前期准备工作。
新农村建设情况。全村共有121户、568人,有劳动力260人。共有3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有耕地面积2104亩,2008年粮食总产量370吨,人均纯收入2262.00元。2009年,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是:种植甜玉米500亩,目前甜玉米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种植各类中药材300亩,品种主要有柴胡、秦艽、板蓝根等;繁育百合种球100亩;建设标准化牛棚10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8户,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00户,养殖黄牛368头;兴建青贮氨化池40个;进行黄牛冷冻配种80余头,改良了肉牛养殖品种;整修道路4.9公里,共清除滑坡土石方720方,清除边沟淤泥630方,铺砂2800多方;引进家庭私人林场1家,面积300亩。庙川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告别了茅草房,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新居。
青贮池氨化建设。为解决该村养牛小区养殖户封山禁牧后饲草料短缺的实际问题,巩固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的成果。镇上通过与区畜牧局积极协调联系,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充分利用全村丰裕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在庙川村修建青贮饲料池40个。已与区畜牧局签订了《庙川村养牛小区青贮池修建修建协议书》,并已开工建设。目前,已开挖40个,浇铸38个,粉刷6个。青贮池建设成后,年制作青贮饲料45吨以上、氨化饲料4万吨以上,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
六、良种推广示范工作
小麦良种推广。在柳林、牛峡、孙集、张山、西峪等村推广以兰天13号、兰天21号等兰天系列品种5个小麦良种补贴示范基地2000余亩。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抗锈性。在柳林村建立区种子管理站小麦品种试验观察圃一处。占地面积0.6亩,供试品种9个,设一个对照品种(兰天21号),三次重变。实验基本成功。该试验将为我区二阴山区及纯林区小麦良种的引进推广提供科学、详实的有效依据。
七、标准化养鱼小区建设。
在沟门村建设标准化渔业养殖小区,坚持以“精养、高效、生态、环保”为方针,积极协调区渔业站强化扶持,推广高效生态水产养殖模式,投入增氧机、投饵机、精饲料等先进的养殖设备及技术,以此来带动该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养殖工作,进而推动其他养殖户的标准化养殖,增加养殖收入。
八、能源建设工作
2009年下达我镇沼气池建设任务56眼,追加50眼,共计106眼。其中在花园村实施23眼,长河村23眼,金池村60眼。针对我镇地处林区、林缘区,群众思想认识不高,工作难以开展等情况,及时召开党委会、镇村两级干部会议,制定了领导包片包村、镇干部包组包户、村干部包户包人的工作责任制。制定了任务完成情况与镇、村干部月、季工资相挂钩的奖惩措施。制定了村上每两天一报进度、片上每五天一报进度的工作进度报告制度等。把任务化整为零,使每个人身上有担子,每个人肩上有责任,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花园村已开挖23个,完成23个,浇注23个,产气2个。长河村已开挖23个,完成23个,浇注23个,产气2户。金池村60眼任务正在组织工程队按照统一规划进行开挖浇筑。
九、金池村整村重建工作
金池村有211户,1129人,其中男586人,女543人,有耕地面积2428亩,有劳动力764人,人均纯收入1920.00元。
金池村整村重建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八通六有”的要求规划、统一建设。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镇上专门确定了一名领导和两名干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目前主体已建成51面,竣工31面,工作进展顺利。
十、项目建设工作
马家坝新型板材建设已投产。派出所、计划生育服务所标准化建设已竣工。李子学校综合楼、李子卫生院住院大楼建设即将封顶。
(娘娘坝镇农贸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