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新时期政协工作新发展
天水市政协副主席 白朝德

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全面推进新时期的政协工作,就必须认真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高举旗帜,打牢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优势和作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一大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协事业和全部工作,必须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用这面旗帜凝聚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民政协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必须把政协的使命和职能更紧密地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把重点放在对经济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难事上,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的对策研究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言献策、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政协工作规律的认识,使参政参到促进科学发展的点子上,议政议到落实科学发展的关键处,使政协的各项工作体现统一战线特色、民主协商特色、界别特色和人才荟萃的特色。
要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思想认识更符合客观规律性,更符合实际,防止简单化和片面性;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更加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2008年,市政协拟就秦州、麦积两区小学教育布局状况,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全市台资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从调研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分析问题、说明问题,努力使意见和建议既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又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发挥政协作用的中心点
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不断完善工作方式,努力保持政协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合拍、同步,使政协履行职能的工作全面渗透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努力促进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经济建设上,要积极主动地围绕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献计出力;政治建设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履行好政协职能,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文化建设上,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建设上,多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工作,多做关注民生、维护群众福祉的工作,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四、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政协工作的结合点
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机构、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把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调研,广集民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夯实共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五、把维护人民群众福祉作为政协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是人民政协责无旁贷的使命和重任,是全市各级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协在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理念,想问题、提建议首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把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点议题,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把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领域,积极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咨政建言、献计出力。
要担负起十七大赋予政协组织的光荣使命,还必须抓好以党派合作、界别组成、委员主体、机关建设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的建设。尤其要注重党派的建设,不断为各党派发挥作用、展现政治姿态提供更多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