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郡街道按照市、区相关安排和要求,坚持治标治本相结合、突击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重点区域整治和城乡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街道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进行动员部署,掀起环境污染整治高潮。街道大力落实“四四三三”工作法, 即:提倡“四个注重”(注重清理保洁、注重监督检查、注重通报评比、注重宣传教育);侧重“ 四个结合”(重点突击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街道考核与区上考核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清理整顿相结合、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做到“三包,三抓”( 联系领导包片、抓督查,社区主任干部包段、抓落实,保洁员包点、抓长效),明确工作职责,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受罚” 的原则,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对照年初签订的《秦州区二〇一五年度环境目标保护责任书》,对存在差距的方面,认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对已落实的工作,按照“抓巩固、防反弹、上水平”的要求,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扎实做好细节性工作,确保不出现反弹。
二是明确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在巩固环境污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街道将继续贯彻落实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各项措施,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集中整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①抓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知晓率。从7月28日开始,街道制作宣传车在辖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巡回宣传,在全辖区营造了浓厚的“禁(限)放”氛围。街道环保工作人员和社区环保专干、安监专干积极参与到宣传活动中,通过开展宣传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在辖区主要路段、居民小区张贴《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600余份。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向辖区居民宣传燃放烟花爆竹危害的科普知识和禁放烟花爆竹的重要意义。各社区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管控工作中,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干部、社区楼院巡查员、物业保安作为网格管理员,对本辖区重点区域实时进行巡查管控。同时,街道各社区对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现象联合派出所严格执法。做到了政策宣传到位、巡查管控到位、严格执法到位,辖区乱燃乱放烟花爆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②街道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有机融入到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中,以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目标,突出抓好“四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重点清理整治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厂区周围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督促辖区内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安排人员及时进行清运,对于已整治的卫生死角安排专人进行保洁。③抓好绿色社区、绿色单位创建工作。街道在辖区范围内大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宣传引导单位职工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养成节水、节电的良好生活习惯;大力提倡使用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少用一次性制品;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爱护动物保护自然;参加植树护林等环保活动。通过以上工作,影响和带动其他家庭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使更多家庭加入到绿色环保的行列里来。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环境污染整治长效机制。街道为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整治长效机制,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①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 “一岗双责”,实行街道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专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②明确职责。街道相关站所及各社区按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分工,靠实工作责任。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考评,将辖区单位绿色创建结果作为精神文明单位晋等升级的前提,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③健全机制。进一步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落实到位。④强化宣传。继年初街道开展新《环保法》大型宣传之后,街道紧紧抓住“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爱卫日、无烟日、科普宣传周和健康教育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社区及辖区单位的广播、闭路电视、LED显示屏、简报、黑板报、宣传栏,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置环保知识宣传长廊等形式,大力宣传环保意义,增强居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为街道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