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的滩歌镇魏屲村,四周被绵延的群山包围,站在山顶向下俯瞰,湛蓝清透的天空像个大锅盖,扣在群山四周,从山顶到山脚,被碧绿的全膜玉米覆盖着,3个自然村散落在半山腰,分布零散、交通不便,现有农户147户718人,其中贫困户87户448人,占总人口的62%。虽然为扶贫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但这丝毫不能阻挡,当地群众摆脱贫困、梦想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李巧军是天水市中心血站驻滩歌镇魏屲村帮扶工作队长。三年前,她是市中心血站双联帮扶该村的一名联络员。今天,她带着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再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黄土地,开始了她的驻村帮扶工作。
走村入户,精准识别
驻村工作伊始,李巧军就和工作队成员一道深入农户院舍、田间地头,与贫困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贫困户经济发展状况,增收渠道,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她们走访的第一户贫困户是魏成忠家,魏成忠一家6口,4口人有残疾,有一个10多岁的儿子更是因病常年卧床,魏成忠本人只能干一些轻松的活,家庭的重担主要扛在妻子肩上,因病、缺劳力成了他致贫的主因。贫困户魏青荣一家6口,两个孩子,一个今年大学刚毕业还未就业,一个孩子今年刚考上大学,父母年迈,家里养了5头牛,孩子的学费主要靠卖牛来维持,因为缺资金而不能发展规模养牛产业,成了他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在走村入户的这些日子里,她和工作成员重点对贫困户逐户宣讲惠农政策、探摸家底、了解需求,并一一记在本子上。因为要详细了解,一天下来最多只能走访10户人家。通过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她们全面掌握了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情况、经济来源、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和发展愿望等,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建档立卡,因户施策
为了精准确定贫困户,通过贫困户、返贫户书面申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并经公示公告无异议后,逐户填写了《贫困村登记表》,逐级进行审核,确定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精准确定了2014年返贫对象、脱贫对象以及2015年的贫困户及预脱贫对象。
找准了问题,摸清了底子,精准确定了贫困户,这才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接下来的时间,李巧军和工作队员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根据这段时间走村入户掌握的不同农户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情况,和村委会的班子坐在一起交流座谈,认真分析致贫原因,提出了脱贫致富发展思路:一要转变当地村民的思想观念;二要利用魏屲村的地理优势,发展核桃种植、架豆王种植,家畜养殖业;三要提高村民的种植、养殖技能;四要引进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照着这个发展思路,她们将根据所掌握不同户的贫困因素,因户制定帮扶措施,帮助该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真抓实干,情系群众
从入驻魏屲村的那天开始,她和工作队成员就一直在做着一件重复的事情,陪村民们“拉家常”,在“拉家常”的过程中了解村情、宣传省、市委精准扶贫“1+17”、“1+18”方案和县委精准扶贫“1+20”政策,鼓励村民们转变思想观念。为了帮助该村尽快解决今年启动的安全饮水问题,她及时向工作单位领导汇报情况,引起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今年,市中心血站筹资3万元,协助该村完成引水入户的管道铺设工程。在得知有几户贫困户在引水入户过程中,还需5700元的资金缺口时,市中心血站也给予了支持。全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工作目前正在开展中,她和工作队成员又开始进村入户,逐户了解贫困户需求,掌握贫困户发展产业意愿,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措施的综合效应,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精准扶贫,这才是开始,魏屲村还有87户村民没有脱贫,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资金、项目、技术……
二个月的驻村帮扶经历,她感受颇深,但最大的困惑还是她的家:孩子在上小学,婆婆今年因心脏病刚做完手术,正在恢复中。但是,她深知单位选派她到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这是组织对她的信任,为了村民的幸福,她无怨无悔。能把精准扶贫工作干好、干扎实,能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能看到更多贫困村民灿烂的笑容,这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和快乐。她说,我们驻村帮扶队员就是贫困户心中的那盏明灯,要在工作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指引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