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 凝聚民心 共促发展
—记秦州区皂郊镇董家坪村优秀党支部

董家坪苹果基地
(秦州区外宣办)董家坪村地处秦州区南部、皂郊镇北部,地势低,光照充足,温度适中,适宜果品种植,对苹果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村现辖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97户,1297人,现有耕地面积2930亩,其中全村现有果园面积2000亩,人均达到1.54亩,户均达到6.7亩。2010年全村人均产粮13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其中果园收入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是村民稳定增收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董家坪村党支部作为发展村级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创建优秀党组织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共谋发展,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工人们在车间包装苹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董家坪村从抓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村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合力。首先,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党支部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载体,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宣传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文件精神,在全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等理论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增强了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其次,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跨度大,因此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每个党支部成员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认真开展学习,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了党员同志的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做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同时,根据镇党总支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村认真开展创建基层党组织的目标和具体措施,让每位党员同志认真制定公开承诺书,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指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下达的任务指标。

董家坪村南河沟大桥
董家坪村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积极向上级各有关部门反映,着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一是通过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村群众的积极配合,董家坪村目前已完成董家坪南河沟大桥的修筑,村内3.4公里的水泥路硬化工程已全面实施,待完成改造后将会彻底改变我村“行路难”的问题。二是改善村两委班子办公条件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重点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该工程计划建成总面积为526平方米的两层办公楼,目前工程主体已初步完成。建成后将是全镇面积最大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三是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规划建设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董家坪综合文化广场。经济发展是基础,增加村民收入是根本。在刘贵生书记的带领下,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于2005年4月份成立了董家坪果业协会,现有会员134名,苹果种植面积达2000亩。2009年,成立了天水市百盛果品有限公司,建成储量5000吨的果品气调库。2010年果品总产量达180万公斤,果品销售收入达260万元,在果品产业发展中探索出了一条“党支部+协会+企业+农户”,集种植、生产、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大改变了果品储藏难,销售难的状况。苹果生产已成为董家坪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使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连续几年被评为区、镇级 “文明村”、“平安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让群众能快富,还要让群众过上更好、更健康的精神生活。董家坪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做好全村生态环境建设。

硬化后的村内巷道
董家坪村村支部成了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矛盾的调解人和村民委员会的监督者,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的规章制度,动员广大村民对村民委员会进行约束和监督,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村民民主权利真正落在了实处,党支部成了民主的守护人,推进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同时积极主动地培养年轻能干的后备力量,强化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村民的落后思想已开始转变,通过传授科技知识,带领调整产业结构,村民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他们明白了运用科技确实能增收,开始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村委会还动员群众,取消了村里一些封建落后的迷信陋习,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带入了农村,与党支部副书记张永昌等人组织了秧歌队,自编自演一些身边的事,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文化生活。

正在漂洗中的苹果
董家坪村支部一班人深知,要想实现经济的新跨越,带领全村群众早上过上小康生活,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使党支部始终成为领导全村人民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支部一班人在工作之余,坚持党的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级领导班子,使党支部成为坚决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层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