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9日,天水农校举行国家级涉农专业开放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奠基仪式。该项目的建成,将对改善天水农校涉农专业教学实训条件,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农业实用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
市委副秘书长崔玉军、市发改委主任宋建平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奠基仪式。县领导刘天波、阮珠有、陈喜祥、马利民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天水农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工程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参加了奠基仪式。

(市委副秘书长崔玉军同志讲话)
市委副秘书长崔玉军讲话指出,国家级涉农专业开放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天水农校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职教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实训基地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天水农校涉农专业教学实训条件,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对全市职业教育优化升级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他希望,天水农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做大、做强、做优上下功夫,在上规模、上层次、创品牌上出成果,力争把学校建成立足我市、带动陇东南、辐射全省的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县委书记刘天波在讲话中指出,天水农校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高举科学和创新的伟大旗帜,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特别是近年来,天水农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整合县域职教资源,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之路,实现了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固定资产和办学规模的“四个翻番”,步入了快速、健康、科学发展的轨道。
刘天波要求: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要大力支持农校的发展,支持农校办好教育事业;各涉农部门要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强与农校全方位的合作,开展实用技能人才培训;农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农民培训学习提供平台,培训新型农民,使其掌握实用技术。各相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全力配合,及时为施工单位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按照“时间服从进度、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科学施工,争取项目早日竣工;监理单位要严格监理,全程参与,督促施工单位认真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施工,切实把这项工程建成优质示范工程。

天水农业学校国家级涉农专业开放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于今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现已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主要包括2846平米的涉农专业实训大楼,749.3平米的机修车间,14000平米的汽车拖拉机驾驶训练场和以4幢现代日光温室为主体的果树花卉蔬菜苗木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112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000万元,学校自筹120万元。根据学校专业建设长远规划,本项目重点围绕生物技术类、农产品加工类、农业机械等涉农类专业进行建设,建成集教学实训、科技示范、产业化经营服务为一体的涉农专业实训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可满足3000名涉农专业学生进行实训和技能鉴定,每年可为社会提供1000名以上涉农专业人才,同时也为科研、开发、示范、营销提供人力支撑。项目的顺利实施,必将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涉农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必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天水农业学校校长高强同志介绍项目建设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