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强在参加秦安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 加强农业项目后续管理

12月27日下午,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蒋晓强在参加秦安县代表团审议时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提出了2013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和措施,充分表明了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实施“3341”项目工程、推进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办好改善民生实事的一系列务实举措,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蒋晓强强调,秦安县近年来总体工作发展快,有特色有创新,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工作思路清晰、保障措施得力,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秦安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农业重点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秦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要在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两点:一是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目前农业项目整合的层次低、环节多、难度大,项目交叉和重复投资、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相对突出。加之县级财力紧张,配套资金很难落实。秦安农业立地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要提高一个区域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要有2—3年甚至较长时间持续投入资金。要统筹协调安排,将多个职能部门向下分配的农业项目集中起来,取消交叉、重复的建设内容,统一确定项目实施的集中区域,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二要加强农业项目后续管理。农业项目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方面重视程度很高,群众主动配合,实施进展顺利。但工程完成后,由于体制、责任、资金等方面的因素,对工程建成后的管护重视不够、管理弱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工程由于管护不到位,出现人为或自然损毁现象,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此,要把农业项目后续管理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产权归属上,可采取产权拍卖、承包、租赁或分级产权移交等方式确立管护主体,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产权可移交给县水务部门或所在乡镇,村内设施由村集体管理;在管护经费上要本着“谁受益、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将管护经费纳入工程运行成本,由受益人分担,达到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