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平安建设 保持社会安定
马学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推进平安建设,维护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一、开展平安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开展平安建设是发展之题。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必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正是开展平安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二,开展平安建设是现实之需。当前,平凉市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依然存在。刑事发案仍在高位徘徊,特别是因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等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凸现。只有建设“平安平凉”,不断提高打击、预防犯罪的能力,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让人民群众有安全感,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开展平安建设是人民之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开展平安建设,有利于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开展平安建设,关键是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各级政法机关把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作为建设“平安平凉”的重要环节,适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效地遏制了刑事发案上升的势头。
二是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在城市,以完善区域性公安指挥中心为重点,在全市七县(区)建起了“三台合一”公安指挥中心,建立了多警联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了治安防范、治安管理、集中整治、重点控制等各项措施;在农村,所有村都建立了治安防范组织,形成了以治保会、调解会、护村队为主要力量的治安防范网络;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了安全防范责任机制,构筑起了区域联防联动的治安防控网络。
三是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等方面的政策,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及时化解。
四是扎实推进“平安平凉”示范点建设。按照立足基层、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基本思路,把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放到基层创建上,自上而下开展了“平安平凉”示范点的抓建,有力地推动了平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开展平安建设,重点要在“五个结合”上下功夫
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平安建设是硬任务的观念,把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在发展中建设平安,在平安中更快发展。
二是与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相结合。努力推进全市区域性公安指挥中心的换代升级,着力构建以公安机关为骨干,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社会面、居民区和单位内部防范工作为基础,全方位、多层面的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控相结合,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三是与政法综治队伍建设相结合。政法综治队伍是加强综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平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切实加强政法综治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推动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四是与依法治市相结合。把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要求贯穿于“平安平凉”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深化“五五”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干群关系进一步好转。全面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等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五是与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相结合。切实加强“一办两所一庭”等基层政法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做到基层基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干得好。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平安单位”等创建活动,真正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作者系中共平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