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菊:三尺讲台 师德为尚
——记天水市师德标兵、桥南小学优秀教师霍小菊先进事迹

她,从教32年,恪守着“终生为山区孩子奉献”的人生信条,坚守山区教育事业,情洒三尺讲台,把人生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
她,以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的赞许,先后被聘任为麦积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兼职督学”,区级“优秀教师”、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美德校长”、市级“师德先进个人”、 市级“十佳校长”。
她,是一位平凡的人,却带着真情和责任,默默地奉献,孜孜以求,成了琥珀学区出名的教学能手,帮助350多名学生扣开了大学的校门。
她——就是天水市师德标兵、桥南小学优秀教师霍小菊。
自1981年参加工作开始,霍小菊便扎根琥珀乡,把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教学一丝不苟、认认真真,育人严严谨谨,处处关爱备至。
琥珀乡有14所小学,大多数学生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成了当地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既影响到“留守儿童”个体的性格、心理、学习、行为方面,也影响到家庭、学校和社会。
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霍小菊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刻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区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爱护下,她在中心学校组织建立起“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科教学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她还亲自制订了“留守儿童之家”的生活、学习、管理等规章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人员职,“留守儿童”的学习有了根本保障,也为外出务工的乡亲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同时,霍小菊多次呼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建立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志愿者队伍,让每一个留守的孩子结对一个爱心爸爸、一个爱心妈妈、一个学友玩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组织校内外辅导员、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科教学组教师、心理咨询组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辅导,在校外由结对帮扶的五老人员、爱心家长、学友玩伴帮助辅导,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在霍小菊的不断努力和悉心关怀下,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学习成绩明显进步。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子观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单纯的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安全不要出事、孩子的教育交由学校去管就行的思想。
一滴水能射出太阳的光辉。霍小菊用慈母般的心爱护着每一位留守的儿童,用质朴的力量为留守儿童支撑起一片爱的绿荫,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使在外务工的家长能更加安心地创业致富,让她所在的那片热土有更美好的发展。
霍小菊既是一名坚守教育一线的老师,又是一位严于律己的校长,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妈妈。来自较远自然村组的罗雪霞、霍磊、罗成成等同学,一整天吃不上热饭、喝不上开水,看着一个个面黄饥瘦的样子她于心不忍,常给这些学生做饭吃、烧水喝。给家庭贫困、交作业费有困难的罗刚强、霍文飞、罗雪彤等同学常常垫交作业费,并买一些学习用品送给他们,对相对调皮的霍耀文、贾和平、王二想等同学,她耐心教导、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树信心。时至今日,这些学生有的也成为了教师,有的成为医生等。他们不忘教师的恩情,经常来信,打电话感激教师的关爱。

因教育工作成绩突出,1998年,霍小菊被组织任命为琥珀学区副校长兼中心小学校长,2003年4月被聘任为琥珀中心学校校长。任校长多年来,她以高尚的师德,带领琥珀乡八十多名教师,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她认为,一个团体如果离心离德、各自为主,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所以他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全体教师的集体观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大局,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合力。
霍小菊勤奋好学、勇于创新,边管理、边教学。山区的14所学校比较分散,校舍破旧不堪,教师年龄偏大,平均学历低。鉴于此,她组织制定出《琥珀中心学校暂行管理办法》、《琥珀中心学校职业道德考核办法》,明确了制度,靠实了责任,使教师能够感觉到一有成绩就能得到肯定,师德上一有疏忽就会受到制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工作中,她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讽刺、体罚、歧视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霍小菊的示范引领下,学校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在大山深处只比业绩、只比贡献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在全区小学毕业检测中琥珀中心学校的四合率、四优率均列前茅。
霍小菊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参观学习,尤其注重校本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教改活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成为教研教改的中坚力量。同时,她不断加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撰写论文,80多位教师从2003年至2011年都在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区级“优秀组织奖”。
在学校管理和校舍建设方面,霍小菊经常带领班子成员爬山涉沟、不辞辛劳到全乡14所学校抽查、检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创新、积极推广,为了节省时间,经常是上课时间到学校检查,午休时间行走赶路,连男同志都有点受不了,但她毅然带头行动,让教师们受到了鼓舞,感到了亲切,工作有了靠头,干劲也更大了。
2003年以来,在她的积极努力和多方争取下,琥珀乡14所学校危房改造工程终于立项、引进资金2394.08万元。为了把这项惠及下一代的工程做实、做好,她不怕困难走千家、串万户,先后扩建了4所学校,新建3所学校,在原址新建5所学校,改造2所学校。
凭着霍小菊对教育的一往情深,对学校工作的执着热爱,对学生的倾心付出,她赢得了琥珀乡15000多人民的认可与支持、信任与理解。通过改造建设,琥珀中心学校所属各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排排平房教室、办公室崭新锃亮。
省妇联主席康娅红在检查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后,用了四个“非常”做了肯定,她说:“琥珀中心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撼、非常感动,工作非常扎实、非常到位”。
2012年8月,琥珀中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集体”;2012年9月,获麦积区委区政府颁发的“先进学校”,同时霍小菊校长个人也被评定为2012年度“天水市园丁奖”。
2012年9月,霍小菊被调到桥南小学任校长。基于对学校现状的认真调研了解和分析,她顶着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和非议,果断地将延续多少年的教学一楼临街铺面收回,并全部用于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积极改造,学校的工作条件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进。
目前,学校的环境整齐了,教师们的工作干劲更足了。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新的机遇。霍小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孩子们的厚爱,这里终将又会赢得一片鲜花与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