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麦积区经济社会持续全面提速发展
□中共天水市委常委、麦积区委书记 蒋晓强
□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克强

(2008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的陪同下在麦积区视察工作。)
近年来,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麦积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继续全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五大战略,一手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不动摇,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松懈,团结拼搏,克难攻坚,创新进取,真抓实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较好地保持了经济持续提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政治大局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1.03亿元,增长14.1%;大口径财政收入3.86亿元,增长27.8%;固定资产投资29.86亿元。
大力推进工业强区进程
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抢抓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区域工业一体化进程,加大骨干企业扶持服务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是优势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大驻区企业扶持力度,积极落实“三线”企业退税政策,星火、风动、锻压等优势骨干企业竞争实力明显提升,区内市列“10强50户”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86亿元,同比增长12.1%。创新融资担保贷款机制,设立600万元工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制定出台《天水市麦积区利用市级融资担保平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融资担保贷款管理办法(修订)》,为康晟食品有限公司担保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二是园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面启动了以社棠为中心,辐射马跑泉南崖和伯阳花南片区1.4万亩工业新区前期规划工作,社棠工业集中区一期1053亩征地任务圆满完成,二期1247亩征地工作正在进行,为社棠工业新区的规划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大廿铺工业示范区等四大园区基础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引进项目履约监管,园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共引进项目108个,总投资20.7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81个,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20个。建成投产项目实现产值7.35亿元,同比增长21%。三是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全区优势骨干企业用于技术改造资金累计达5.2亿元。星火机床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数控轧辊车、铣、磨自动化成套设备开发项目和风动机械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全液压高气压履带式潜孔钻车等技改项目全面完成。围绕节能减排,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5个,争取国家节能财政奖励资金1807.5万元。四是企业改制深入推进。继续开展已改制区属企业“回头看”工作,原麦积水泥公司职工安置和企业破产终结各项收尾工作全面完成,毛针织厂职工安置工作顺利开展,224名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配合做好省属下划工业企业和市属工业企业改革工作,星火、甘绒、甘棉、风动、锻压等企业政策性破产已完成,焦化厂、天拖厂、纤维板厂已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

加大农业产业开发力度
新农村建设步伐继续加快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一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十村示范、百村带动”工程,完成了131个村的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实施了87个村小巷道硬化工程,市列19个示范村实现“八通六有”,37个推进村实现“六通四有”,伯阳镇曹石村被表彰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进单位”。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各项政策,深入开展强农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管理改革,保障了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的安全、及时、足额发放。二是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加快。城郊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核心区新建优质果园2700亩,拓展区新建果园1.3万亩,总面积达到5万亩。山东威龙集团三阳川六万亩鲜食葡萄出口基地完成土地流转16500亩,栽植葡萄苗木5300亩。社棠北山万亩葡萄基地新增面积1000亩,区域规模达到1.8万亩。“花牛苹果”、“下曲葡萄”再获“中国知名特产”称号,花牛镇被授予“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麦积区成为“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区”。围绕将三新阳地区建成全市最大的高效农业主产区和全市最大的畜禽养殖示范基地“两个最大”目标,狠抓畜禽规模养殖和高效农田建设,三新阳地区累计发展优质果园6万亩,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全区规模养殖专业户达1.38万户,规模饲养畜禽量达到108.52万头(只)。三是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实施农村能源、退耕还林、农田基建、人饮解困等农业重点项目,五龙乡渭北山区951公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基本完成,渭南镇渭惠渠改扩建工程、新阳饮水安全工程和中石水厂三期饮水安全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新修梯田2.2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600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1万亩,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2500座。2008年3月,麦积区被命名为“全省绿化示范县”。四是扶贫开发成效明显。采取“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方式,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整修农机路82公里、水窖300眼、苹果建园1.18万亩、养猪圈舍50座,建成村级文化卫生培训设施9处1238.3平方米,培训农民2325人(次)。该区实现贫困人口解决温饱7100人,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5600人。

城乡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三城联创”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城市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力保障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圆满完成了渭滨新城马跑泉片区二期956亩土地储备征用和省林业技术学院、市特殊教育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征地任务,市特殊教育学校顺利开工建设。天水火车站货运大厦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道南农机公司、道北机务新村等旧城开发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良好,陇林佳园、新亚购物广场、渭水家园三期经济适用房建设正在加快实施。桥南集中供热增容扩建工程铺设二级管网1800米,新增供热面积10.4万平方米。二是交通道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力做好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服务保障工作,完成宝(鸡)天(水)高速公路站(点)用房及线路变更征地509.5亩,麦积过境段征地928.4亩。宝(鸡)天(水)高速公路路基基本贯通,桥隧建设任务已接近尾声,麦积过境段顺利启动建设。天水机场正式通航。天(水)平(凉)铁路胜利启动建设。

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商贸旅游业快速发展
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坚持把项目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完善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麦积区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42个,到位资金8.55亿元;向上争取项目113个,到位资金4.94亿元。同时,抢抓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的政策机遇,全力以赴争项目、争资金,共论证储备各类项目287个,涉及总投资118.58亿元,向上申报158个,目前已落实项目32个,到位资金7230万元。二是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引导、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措施,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1189户、私营企业89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0107户和723户。三是商贸旅游业发展迅速。甘泉现代物流园区详细规划编制和一期742亩征地任务全面完成,园区建设已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奠基开工。伯阳农贸市场、曹石市场和元龙井儿农贸市场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甘泉朝阳农贸市场、马跑泉李家湾市场启动建设。以创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大景区(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卦台山景点生态建设项目和地震受损设施的维修工程,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雕塑,天水百里生态旅游线建设规划正在加紧编制。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9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效
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麦积区全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69亿元。面对严重灾情,麦积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有力、有序地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在全面核实灾情,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紧急转移疏散危险区域居民2361户1.08万人,拆除重大安全隐患作业场所580平方米,农村危房3681户10988间,学校危房91所3万平方米,医务用房9160平方米,妥善解决了16981名“三无”和“三孤”人员的基本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赈灾捐款活动,累计捐款218万元,交纳“特殊党费”130万元。圆满完成了通过铁路方面运往陇南等灾区的救灾物资接收中转任务,中转救灾物资630多节车皮,有力地支持了全省抗震救灾工作。二是精心实施灾后重建。坚持将农村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等项目相结合,将学校灾后重建与教育布局调整相结合,将医院灾后重建与改善卫生基础条件相结合,精心编制规划,全面启动灾后重建。农村住房计划重建房屋13650户35670间,年内开工建设8817户23038间,完成6938户12870间,其中:花牛镇水眼寨村等29个整村搬迁村开工建设1900户,完成1120户;开工建设的57个中小学校舍重建项目竣工29个,中滩杨岘博爱卫生院等9个援建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同时,交通、水利、供电及城市受损基础设施得到全面修复,确保了全区广大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三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以农村困难群众和城市低保家庭为重点,全面落实安置措施,该区13650户需安置的受灾户通过搬迁新居、投亲靠友、搭建安全保暖简易房等措施,居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多方筹集越冬物资和资金,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棉衣、被褥118包,生活用品类物资6246件(包);为9246户城市低保户、特困群众发放冬季取暖补贴277.38万元;为12家企业的困难职工家庭免费发放过冬煤,基本解决了困难群众安全越冬问题。

高度关注人本民生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把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14件实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积极创造条件,使“14件实事”得到较好落实,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一是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免补资金2914万元。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麦积区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63项,取得科技成果14项。文化事业全面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完成主体工程,石门山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已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评审,建成村级健身场所112个、农家书屋101个。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修订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高了住院补偿率和年度最高补偿额,降低了起付线,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该区农民参合人数达到41.76万人,参合率93.6%,总受益率80.3%。认真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全区参加城市医保9.5万人,参保率达到84%。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全面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3953万元、农村低保金916.3万元,为282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取暖补贴198万元。三是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开辟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16512人,745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大劳务输转力度,输转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有组织输转5.51万人(次),创劳务收入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