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地方工业 培植财源项目
本报酒泉讯(记者张革文)“工业强市”步伐的加快和“部门比服务,县市比发展”活动的开展,使酒泉市地方工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财政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9.3%,再创历史新高。
在“工业强市”战略的带动下,酒泉市把壮大地方工业作为强市富民的支撑,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地方工业做大做强,一大批培植财源的地方工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肃北博伦矿业铁选、敦煌钒业加工、硫化碱生产等资源加工项目,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产品附加值高,效益增幅大大提高。疏勒河、党河水电站开发建设,玉门、瓜州两个10万级风电场的建成,新增装机10.8千瓦,成为酒泉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培育高新产业为导向,全市建成了400吨酒花浸膏、大得利苦生素、西部商贸真空冻干菜、加荣塑料青贮缠绕膜、大禹节水材料扩建、登锋种业、奥凯种子设备加工等高科技项目,成为拉动酒泉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到2006年底,全市建成过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8个,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1个,过千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02个;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税同比增长25.6%。
与此同时,酒泉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部门比服务,县市比发展”活动,比出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比出了各县市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各县市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增加财源项目上做文章,抓项目建设,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产业项目、财源项目、社会发展项目相继在各县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县市财政收入均有大幅度增加,全市7个县市中,有4个县市的增幅超过15%。其中,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增幅分别达到了27.02%和94.52%,创历年增幅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