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敦煌市区40多公里的党河峡谷西边断崖上,有十几个新开凿的洞窟次第排列。洞窟旁边有几十人正在开凿洞窟、描绘壁画,开凿着新的敦煌“莫高窟”。他们就是日本画僧秋元了典先生、重庆西南大学李白玲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现年53岁的秋元了典先生是日本浅草寺的一名画僧。2000年以来,他怀着对敦煌莫高窟佛教、绘画艺术难以割舍的情缘,先后20多次来到敦煌———他心目中的圣地。在秋元了典先生看来,敦煌是神圣的,是各种文化的交汇处。对于一名从事绘画的艺术家来说,仅仅观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莫高窟的佛教艺术发扬光大。为此他参与开凿新莫高窟,并将自己开凿的第3号窟命名为“中日净土窟”。
在坚硬的断崖上开凿洞窟谈何容易,秋元了典将自己的工资和出售画作的收入全投进来,却仍然犹如杯水车薪。为了筹集费用,秋元了典在日本成立了中日净土窟后援会,发展日本的佛教信徒,现已发展会员700多人,筹到不少资金。他还经常出版会报,定期向中日净土窟后援会的会员们汇报敦煌中日净土窟的开凿情况。目前,秋元了典已经投入70万元人民币用于开凿新洞窟。
同时在敦煌党河峡谷断崖上开凿新莫高窟的,还有开凿、描绘新莫高1号窟的重庆西南大学李白玲老师和她的学生们。这个即将完工的1号窟,已经历时6年,曾是第一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的夫人李承仙开凿的。2003年李承仙逝世前,将这项未完成的工作托付给了李白玲老师。为了完成李承仙的遗愿,每年假期李白玲都带着校美术系的学生来此志愿作画。李白玲也会在教学实践期间,带领学生们来这里完成相关课题。她还出售自己的画作,来补贴在敦煌作画的费用。李白玲的学生们也都是志愿者,在新凿的洞窟一画就是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吃住却都在远离城市的古河道边上,条件极为艰苦。当有人问李白玲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她朴实地说,敦煌这5000年的文化总得有人来继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