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这一政策时,除嘉峪关市以外,是一个地区选择一个经济发展差不多,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县(市)作为试点,能代表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峰说。
同时,中共甘肃省委[2005]33号文件也提出,要进一步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机制。国家和省上所列的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和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从2005年到2007年,将省级参与分享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比上年增收部分实行全额返还。工商行政管理费新增部分的40%由省财政返还原征收县(市)使用。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省留部分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原则上返还原征收县(市)使用。
“以前受管辖权力的限制,为了立项,一些企业在报项目时都是分成一期、二期、三期来报,一些项目报到上面从立项到批准动工周期长,影响企业的发展。扩权后这一局面将有望得到改观。”临洮县发改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县域扩权的核心是扩财权。
“今年,省上已初步确定四个县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直管试点,有关的工作正在开展中。”省财政厅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的试点。”“省直管县”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主要内容是维持现行行政隶属关系、维持现行利益分配格局、改变原来市管县的财政管理模式,将县财政划归省财政直接管理,财政收支划分范围暂不调整,各类补助、资金调拨等由省财政直接和县财政结算。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有利于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加快财政资金流速,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等。
据了解,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县市一级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资金调度困难。部分市由于自身财政比较困难,不同程度地集中了一部分县市财力,省对县市财政的一些扶持政策和补助资金等难以及时落实到位。省财政对县市的财政信息和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准确、不够及时,难以加强对县市财政的有效监管。
“随着全国各地‘省直管县’财政的推进,甘肃‘省直管县’财政也将是迟早的事。”省财政厅有关人士表示。
县域扩权渐行渐近
由繁化简,扩权放权,其实质是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过程成本”,给经济发展快的县创造快步走的条件,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运行方式,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管理结构,探索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等内容。“改革的目的不仅是去除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弊端,而且也是节约行政成本的过程。”潘峰说,对此,省政府研究室在今年将做进一步调研。
我省临泽等一些县域经济扩权试点县,在制定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时,也提出了抓住下放管理权限试点的机遇,积极探索和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目标。“我们希望省上能在各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做好试点县与省上有关部门的衔接。”临泽县发改委主任刑学伟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委33号文件下发以后,在试点县(市)引起了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强烈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半年多时间过去了,直到今天,与文件相关的有关扩权的具体内容和涉及的部门还没有明确落实。“权力部门的行动太慢,没有跟上省委、省政府的步伐,这主要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省上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