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通过《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本报兰州12月14日讯(记者苟保平)中共甘肃省十届九次全委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今天上午在兰州结束。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并对明年全省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浩讲话,省政协主席仲兆隆等出席。
省委常委、副省长徐守盛作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的修改说明。
苏荣指出,这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勾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指导我省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加快我省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苏荣强调,加快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关键是要把《建议》的精神全面体现在“十一五”规划之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三个坚持、一个目标、六项重点任务”,是“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取得的最主要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建议》的核心内容和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总体要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未来五年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为此,要统筹兼顾,注重正确处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扩大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同优势产业培育、工业化同城镇化、农村发展同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市场机制同政府推动等几个重大关系。
苏荣指出,今年我省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工作以项目为重点,诸多领域的工作都有了新的拓展和延伸,一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开创性的进展。第一,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新变化,针对发展中的一些倾向性苗头,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用更大的工作力度推进项目工作,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势头。第二,着眼于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改革抓企业不放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千方百计筹措改革资金,使改革的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第三,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局出发,敏锐把握劳动力市场变化带来的机遇,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带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第四,立足于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针对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权,着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添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第五,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勇于正视矛盾,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积极解决历史延续下来的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第六,围绕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发展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影响发展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逐步减少。实践告诉我们,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只要我们不耍滑不偷懒,把情况吃透,把问题看准,埋头苦干,甘肃的发展就大有希望。
苏荣强调,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这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必须面对的基本省情。就当前来说,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许多难题急需我们去破解。积极研究和破解这些问题,是明年工作的着力点和重点所在。我们必须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预见性,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采取综合措施,及时认真加以解决。
苏荣强调,明年全省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不动摇,坚持“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的总体工作思路不动摇,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推出一些新的举措,力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以上,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为此,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好以下几项重要原则:把握好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提高实际消费水平;抓住和利用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特色经济、县域经济;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入点放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不断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增强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