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赢秦的西迁则是从中潏开始的,《史记·秦本纪》载:“其玄孙日中潏,在西戎,保西陲。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伐纣,并杀恶来”。这段记载字数不多,但问题很复杂,最关键的是对“中潏在西戎,保西陲”的认识。由于该问题涉及到非子一族何时进入甘肃的问题,因此至今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认识。
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是中潏“保西陲”之具体地域范围,只要将“西陲”搞清楚,其它一切都将迎刃而解。严格地讲西陲应为中央王朝的西部边陲,是一个变动的政治概念下的地域范围。也就是说殷代之“西陲”与周代之“西陲”是不同的地域范围。殷商晚期的西界不在甘肃境内,所以自中潏便进入甘肃东部的说法值得商榷。但“秦民族发源于山东,至山西、陕西、甘肃,然后再向东发展”的路线大体无误。

图2毛家坪居址陶器分期略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甘肃天水毛家坪西周早期秦墓的发现为赢秦族人的西进提供了证据。(图1)毛家坪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村渭河南岸的第二台地,属周秦文化类型,面积约3.6万平方米,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毛家坪遗址分A、B两组,其中A组文化最为引人注意,(图2)发掘报告认为:“毛家坪墓葬一、二期的年代则可能早至西周”。可以认定的是自周代中晚期以来,赢秦有一部分已越过陇山进入甘肃东部地区,他们分别生活在天水的毛家坪、董家坪及周边地区,他们为后来秦赢的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历史也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徐日辉 文 王来全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