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走进天水>>正文

天水地方菜肴小吃:何时风光再现?
(2006-7-26 15:24:27)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天水晚报  打印本页

天水地方菜肴小吃:何时风光再现?

  一提起天水,人们自然就想起了“陇上江南”的美誉,就想起了麦积山,南郭寺等美景,殊不知到天水来,除了欣赏这些自然人文美景之外,还可以尽情地一饱由天水地方小吃及传统菜肴给人们带来的口福。

  满碗流红,油辣鲜香的天水呱呱;味略清苦、败火解暑的凉拌乌龙头;酥脆鲜美、百吃不厌的里脊;荤素搭配,肥而不腻的天水杂烩……一道道美食,昭示了天水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据民间传说,传统天水名菜“全家福”就是在秦朝兴起的,到西汉,由飞将军李广带入长安皇家宫廷,成为汉宫御餐。宋朝以后,天水菜肴有了新的发展,传统名宴“十全”形成,虽然当时只有达官显贵才能享用,但作为烹饪技艺和地方菜系,已经初步具备鲜明独特的地方特色,其“吃”和“做”的技术已达到艺术化的程度。特别是天水传统宴席“十三件”、“十全”、“八大碗”、“六君子”、“四盘子”,都是天水菜的精髓,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经济状况,天水宴席由早期的讲求丰盛大、滑腻,逐渐向精细,清淡,典雅发展,从70年代的“四盘子”到现在的随意点菜无不折射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天水的饮食文化还凝结着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伏羲八卦、瀛池玉鹅、仙人送灯、南郭古寺映明月等一批以古秦州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创新的菜肴,不仅拓展了传统天水菜已有的范围,而且还因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天水饮食文化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典范之作。难怪天水人自己常说,“天水的饭是最好吃的,生活在天水的人享福了”。

  菜肴小吃别具特色

  “天水传统菜肴虽然不在八大菜系之中,但它有自己的特点,吃起来酥烂脆嫩、鲜香可口、咸辣适中。特别是它的辣,不同于川菜的麻辣和湘菜的干辣,那种传统菜的鲜辣很让人记忆深刻”。80岁的老天水人赵怀德告诉记者。

  从赵怀德老人说的话中,可以看到,传统的天水菜肴显著特征是口味浓郁、厚重,用料以地产原料为主,以烹制猪、牛、羊、鸡见长,烹饪方法长于炒、烧、爆、煨、扣、炖,尤其工于蒸、汆、炸。从秦州“老三篇”——杂烩、里脊、炮肉到老字号“桥店子”的带把肘子、冰糖燕菜、猴戴帽等传统名菜,基本上涵盖了天水菜肴的精华。这些传统菜肴,菜形纯朴、香浓醇厚、咸甜酸辣,历经各代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当今天水传统筵席的主要菜品。   

  天水地方风味小吃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真切地反映了天水的地方风情。天水的风味小吃以面食为主,口味重酸辣,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制作方法精细。大卤面、浆水面、清真碎面、面鱼、呱呱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更是历经千年经久不衰。那星罗棋布设在街头巷口的风味小吃摊点,早已成为天水的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一位正在沙锅老店点菜的张丽女士告诉记者:每逢周末,我们都要带着孩子在有天水传统菜的饭馆吃饭。特别是天水呱呱、猴戴帽、天水肉夹馍、馓饭和搅团等特色菜肴和小吃,我和家人都特喜欢吃。肉夹馍吃起来柔软可口,肥而不腻,味美醇香,老少皆宜;馓饭和搅团,吃时配以天水风味小菜,清香可口,如果在碗中盛入清汤臊子,调入油泼辣子、盐等佐料,味道更是鲜美。

  多年在外地工作的王鹏先生告诉记者:从没想到家常菜现在还能做得如此的出色,就连平常对家常菜不“感冒”的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基本上每次必点酸辣里脊、红烧排骨、杂烩这三样特色菜。

        位于绿色市场秦州餐馆的王老板说:我们饭馆专门经营炸酱面、鸡丝馄饨、浆水面等各种天水面食,主要以大卤面为主。大卤面是天水传统小吃,臊子主菜以本林区所产乌龙头为主,微带清苦寒香之味,具有面宽、臊子大、碗大、臊子稠的特点。与面条紧紧粘在一起,吃起来味美可口,充分体现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

  当年景致今难寻

  不管是对天水相熟还是不相熟的人来到天水后,往往都会发出相同的感慨:“天水人太会吃了。”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从夜幕阑珊的青年南路到夜深依然灯火通明的箭场里市场,大大小小的餐馆几乎家家爆满,有时要排队等很长时间才能到生意火爆的餐馆吃上饭。在不少人眼里,天水的餐饮应当是风光一片。甚至有人用半开玩笑的口气发表观点:在天水开餐馆,是旱涝保收的买卖。尤其是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天水传统菜肴更是被如潮的掌声包围了。

  有人因此乐观地认为,天水传统菜的明天会很好。这是一种很善意的设想,实际上在庞大的国内市场里,天水传统菜占的份额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在不少的外地人心目中天水传统菜有特点,但细细品味起来却乏善可陈。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的竞争激烈,盛极一时的天水传统菜肴和特色小吃逐渐销声匿迹,一些专门经营传统菜的餐馆也相继退出,坚持下来的,也大都是惨淡经营。到2000年以后,能撑起地方小吃黄旗的,只剩下类似于天水迎宾楼、北方酒楼等一些大中型酒店。当年红火的特色小吃市场盛况已不复存矣,即使经营者采取了许多的优惠策略期望激活市场,但还是转机难显,上座率不足20%。一些餐厅经营者也透出心声,传统天水菜肴和地方小吃,这个当年利润颇丰的产业,迄今已不再是酒店主要获利营生,只能是作为酒店一种辅助性项目或接待性质所需而保留着。位于青年南路刘记餐馆的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客少导致品种少,品种少缺乏吸引力又导致客源少,”正是如此不良循环,使天水传统菜肴和风味小吃逐渐进入了闷胡同。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新求异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广大市民的消闲娱乐方式不仅仅局限在餐桌上,而丰富的夜生活决定了会有相当部分的人不会为吃呱呱、面皮等小吃而早起。同时,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细斟慢酌品小吃而会自觉选择“猪脚粉摊”式快餐食物。另外,地方菜肴特色不突出、品种不出新、风味小吃制作粗糙、服务质量一般,也是传统菜肴和小吃业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市烹饪协会负责人说:天水传统菜在外省市场份额占据很小,而且给人档次较低的感觉。如果有人问天水传统菜的代表菜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说呱呱、肉夹馍、大卤面等;如果有人问天水传统菜肴具体的特点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家乡口味,但是家乡口味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却不一定能够说得出来。在外地虽然也有天水传统菜的踪影,但在全国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川菜、湘菜,而且天水传统菜和全国其他菜相比,特点还是不鲜明,有相当一部分传统菜肴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味道。  

  天水大酒店参与小吃制作的杨师傅说:特色小吃制作不同一般菜肴,它是单件成品制作,工序多而繁杂,时间紧且投入人员要足。生意萧条时,工作人员多过吃客的现象屡见不鲜,品种数量与客源难以掌握,很容易造成浪费而增加成本,小吃价格低了没利润,高了又无人问津,收市后,销不出的只有交给“猪大哥”处理了。费工费时,客源少,收益低,因而酒店对小吃市场的关注和投入也就失去了热情。人气不足也无从谈财气了。

  秦安人餐馆的李先生很有感慨的告诉记者:传统天水菜的地位并不高,想突出重围,就应当亮起自己鲜明的特点。如果说川菜的麻辣和湘菜的干辣让人无法忘记的话,那么传统天水菜想发展,就必须响亮地打出自己的特点,否则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方向。在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形成一个完整的风格,如推广统一标识等。

  痛下“创新”猛药

  地方小吃业不景气现状,对饮食界来说毕竟不是件好事,传统菜肴和风味特色小吃曾成为天水饮食业的一个品牌,赢得了各地客商和广大市民的赞誉,成为代表天水服务窗口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去,一些外地旅游团队到天水,吃地方小吃也是团队其中的一个内容。面对当前天水传统菜和特色小吃尴尬现状,烹饪界人士和酒店管理者也深感忧虑,已对小吃经营出现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和尝试,如高薪聘请外来糕点大师和采用新原料新配方,调整经营策略,降价不降质,在小吃上推陈出新,经营上采用中西点心与地方小吃有机结合,外来特色品种同本地精华共用并举,双管齐下,面点菜肴两者技法相互借鉴创新等办法,进行了探索经营,虽收到了效果,但还是不佳。业内人士分析,要振兴天水传统菜肴和小吃业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随着天水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像“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若成为可能的话,一些以低价位为主的老年人市场,融入文艺娱乐性节目的年轻人市场,一些以小孩带动成人消费“麦当劳”模式的市场等等,这些尚未挖掘的市场,都会成为商机。

  天水餐饮界一些知名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天水小吃要想重现昔日辉煌,必须痛下“创新”猛药。   

  传统菜肴“好吃”是根本,要想长期风靡,必须在品种、口味上大胆创新,而创新的方向就是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需求。长期以来,天水传统菜肴和小吃为盛名所累,总想以不变应万变,我卖什么你就吃什么。殊不知,如今人们对于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的美食再好也有吃腻的时候,更何况新的特色菜点层出不穷。在菜的派别中,杭帮菜本无名头,但却引领着时尚,成功的秘诀就是创新,经营者头脑中没有框框,消费者想吃什么我就做什么。位于我市青年南路的沙锅老店之所以声名再起,就是创新的缘故。该菜馆经过潜心研究,从上百种天水特色菜肴和小吃中精选、创新出新口味的“沙锅狮子头”、“红烧排骨”等菜肴,还特别推出了一套新派小吃宴。这些菜肴和小吃的所有调味品都是原汁原味的高汤,主、辅料均采用了符合健康消费潮流的绿色食品,引进了标准化制作流程,并经过营养学家把关,确定了传统菜肴和风味小吃的营养和能量的总摄入量。

  营销理念创新也是天水传统菜肴和风味小吃再展雄风的关键。多年来,稍上档次的餐馆天水传统菜和风味小吃每套低的六七十元,高的动辄二三百元,就是不肯拆零供应,本想多赚钱,却因此吓住了相当一部分客人少赚了不少钱。不仅如此,同桌的多位客人只能点同一个标准,无可选择。在家庭、亲朋用餐主导餐饮市场的今天,除非陪外地客人尝鲜被迫就范,谁不想一桌人多点些不同口味的特色菜和小吃,大家各取所需呢?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  [02]  


最 新 图 片
天水城建借外力崛起 争创西北最佳 7月21日,秦安县举行行政中心大楼 我市举行庆“八一”军事日联谊活 上海经贸代表团来我市考察 天水大男孩:缔造“师洋时代”神 天水市政府劳务办主任汪茂林向兰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天水杨记糕点
·吃在天水
·50个城市必吃的特色
·天水麻食
·吃遍中国——西北篇
·全国105座城市特色小吃
·天水印象:无意闯入桃花源(青年时讯)
·吃的家乡情--来自“敦煌”美食兰州拉面(组图)
·天水浆水面
·“香、辣、绵、软”天水特色小吃“呱呱”顶呱呱
·天水杨记糕点
·吃在天水
·潘集寨小吃三绝
·天水凉粉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我市缺编中小学教职工8569人
·国家审计署经贸司司长一行来天水调研
·外宣 让世人瞩目名城天水
·甘肃省摩擦密封材料厂破产资产挂牌上市交易
·我市10项目入选省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项目
·秦州区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防范:7·19事故重演 我市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整治
·我市20名中学生入选 “陇原文明小使者”昨赴沪
·副市长杨维俊: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天水城建借外力崛起 争创西北最佳宜居城市
·2006年天水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敲定
·访节会人才交流会负责人黄孝荣
·张家川夏粮喜获丰收
·我市出台新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秦安举办全县干部职工理论考试
·暖和湾工业示范区入驻企业433家
·天水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
·录取了,但我高兴不起来
·没有钱,我的大学在哪里
·上大学,我成了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