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6.73亿元
今年以来,秦州区围绕“三产富区、工业强区、项目拉动、产业富民”四大战略重点,坚持走发展抓项目、农村抓产业、城市抓三产、企业抓民营、改革抓深化、环境抓服务、保障抓班子的路子,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6.73亿元,同比增长13.16%,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7309万元,同比增长33.20%。
今年,该区围绕国家产业导向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目前共储备各类项目352个,总投资35亿元。今年共申报立项和实施项目64项,总投资8.25亿元,截止目前,共组织申报争取国家扶持项目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易地搬迁试点等工程项目13项,总投资1.6亿元,申请国家资金4500万元。元至6月份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9项,总投资9.86亿元,引进到位资金1.61亿元。该区继续推进“123”工程,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73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利润总额4009.6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亿元,同比增长14.9 %。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2499户,从业人员达7.97万人,注册资金6.86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8000万元,同比增长15 %。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该区围绕做优做精五条产业带和十大优势产业板块,狠抓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发展菌床面积100万平方米。芦笋面积共计1万亩,其中今年采收面积2000亩,收购200多吨,产值120万元。西班牙辣椒种植8000亩,目前长势良好,可望丰收。同时,结合“阳光工程”,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技术人员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乡村干部和农技人员200多人次,培训农民500多人次,推广新技术10多项。先后有糯玉米、花牛苹果等13个农产品被农业部认证为A级产品,有秦州牌马铃薯、太京大蒜等7个产品通过国家商标注册。沼气建设在7乡镇12村全面铺开,已开挖1256户,浇注1140户,建成939户,产气639户,“一池三改”185户。投资507.5万元实施了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项目建设。
该区投资50多万元,对合作北路、公园小学门前巷道等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了整修,新建、整修面积1.2万平方米。启动实施了中心广场改造工程,目前,广场主体工程已完工。完成了天河广场及伏羲广场周边绿化,栽植雪松、石榴等树种130余株;组织实施了街头精品绿地建设,在五中对面、皇城路、市委党校门口、市供电局家属区前新建花坛4个。积极开展了“天水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城市管理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万多份,出动宣传车160台次,设立宣传点集中宣传22次。加大垃圾上门收集力度,垃圾上门收集率达到40%,新建水冲式公厕一座。经济适用房建设中 1#楼已封顶,预计8月份交工,2#?4#楼预计11月底前全部交工。
该区积极组织实施“十大科技工程”和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7项,已立项7项,到位资金88万元,新列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15项,,签定验收科技成果3项,技术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共有81105名农村学生享受免学杂费、56510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优惠政策。启动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共有12项入选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至6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87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8人,安置“4050”人员516人。依托长虹技校等7家社会办学机构,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多种实用技术培训,培训1480人(次)。秦州区委宣传部 裴振刚
发展新产业 培育新农民 塑造新风貌 创建新机制
秦州区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秦州区根据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该区将通过实施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建好村班子“五新一好”工程,规划实施40个示范村和160个推进村,在全区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达标村,到2008年实现“十有”目标,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区75%以上的村实现“十有”目标。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到2010年达到2582元。
该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活放”的方针,积极开展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整体推进”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每个示范村都要培育1?2个持续增收、快速增收、整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农副产品初级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突出发展劳务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内就业。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照“改造城中村、建设中心村、合并自然村、发展特色村”的思路,对全区村庄分五个层面进行调整和规划;抓好农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郊、川区、浅山、山区四个类型,指导帮助农户在规划区内集中建房;抓好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省列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同时抓2?3个示范点同步推进。
培育学习型农民,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培育技能型农民,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农民实用文化技术人才”等工程,使其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培育创业型农民,引进、开发适合农民创业的项目,培养一批农民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路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2008年在全区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建诚信平安村庄,完善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构建“信用村庄”、“平安村庄”;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抓好“三清三改”,积极推进生态村庄建设。创新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每个示范村要组建1?2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创新农村民主管理机制,完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规章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创新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民救助体系,建好农村敬老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秦州区委宣传部 裴振刚
产业支撑 企业带动 市场链接 科技服务
秦州区农业产业化迈向市场化、集约化
今年,秦州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稳定”的方针,通过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实现了内联农户,外联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特色产业上规模、主导产业上水平、龙头企业上等级,提高了农业的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该区围绕无公害干鲜果、中药材等五大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五条产业带和十大优势产业版块。今年,该区按照“大户经营、公司化运作、干部领办”的思路发展食用菌产业,到目前,食用菌大棚已近2000多座,累计菌床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其中地棚平均每棚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层架棚每棚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芦笋种植面积已达到1万亩,今年4月份采收并收购芦笋,已收购芦笋70多吨,价值40多万元。目前,该区果品基地面积已达14.6万亩,品种有苹果、樱桃等,2005年果品产量75913吨,产值达1。2亿元。
该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办法,今年新建龙头企业3家,截止目前,全区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6家,其中国家部委命名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昌盛食品、西关峰业等10大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显著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该区坚持把加强市场建设作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渠道来抓,构筑了以区域经济特色为主体的市场体系,扩大了天水瀛池果蔬批发市场和藉口、太京果品等批发市场的规模,联成网络,增强吞吐能力。同时,构造以10个重点小城镇为圆心的市场网络,增强了辐射带动力。建立了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3个,发展会员1.53万人,带动农户1.6万户,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
该区鼓励科技人员和公司、基地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从产、供、销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今年先后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乡村干部和农技人员200多人,培训农民5000人次。同时,加强科技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并在西十里、天水镇咀头村、北山高新农业示范区建成了3个农业生产示范区,加快高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天水镇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食用菌多品种示范种植,该基地双孢菇大棚已达184座,亩收入达9000元,最高的可达到20000元。秦州区委宣传部 裴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