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三仙洞
玉泉仙洞
玉泉观坐落在天水城北,依中梁山而建,距火车站有20公里。初称城北寺、崇宁寺、北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盈盈、清甜甘洌的玉泉而得名。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处曲径幽道萦回、亭台殿阁迤逦的胜地。
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草书四帖,上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观者无不为之而赞叹。每年旧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热闹非凡,组成一幅喜气洋洋的风情民图。玉泉观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建。

玉泉观始建年代不详,从现存“创建玉泉观碑石”得知,最高层建筑老君殿为元大德六年所建。《秦州志》还载,元长春真人邱处机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爱其美景,遂筑庵修洞,死葬庵中。现在玉泉观还留有梁志通写于元世祖至元丙子年的诗碑:“大道邃庐东自游,风光仿佛象瀛洲。庵前草木春常在,槛外云山不夜秋。鬼泣馗罡三尺剑,神藏天地一芦舟。由来抛却红尘事,勘破浮生只点头。”

图为通仙桥 图片拍摄:天水在线
玉泉观在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修。它坐北向南,从中轴线起,自下而上的有通仙桥、太阳庙、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皇阁、第一山牌坊、上清宫。两侧有雷祖庙、三官殿、李杜祠、仓颉宫、文殊殿、文昌宫、北斗宫、玉泉亭、静观亭、神仙洞、二公祠、天靖楼、赵孟頫诗碑等。

图为64级台阶

图为三清殿
老君殿是玉泉观上最早最高的建筑,始于元代,修于明代。建在64级台阶之上,取老君64卦之意。老君殿东为文殊殿,西为文昌宫,西南有北斗宫。北斗宫前原有山门牌坊,和天水市飞将巷牌坊、南郭寺牌坊成一条直线,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现在老君殿已毁,只有殿前高大的单檐悬山顶牌坊尚存。

图为53级台阶

图为玉皇阁
老君殿下方为玉皇阁,是玉泉观现存建筑中最为宏伟的古建筑。它坐落在53级台阶之上,意为纪念明代嘉靖五十三年重建。玉皇阁宫门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牌坊,当心间檐下八铺作五抄重拱造并计心,二次间为七铺作四抄重拱造并计心,外转柱为绕廊,内柱嵌置门棂,飞檐斗拱,红墙碧瓦,盼顾流光。殿内有轩辕黄帝及金、木二星像,神态肃穆雅静,气质浑脱潇洒,华衣鲜貌,五彩灼灼,大有引人入胜之处。这些雕塑精品,均属现代佳作。
玉皇阁两侧有仓颉宫,宫殿阶前有一六角攒光顶小亭覆盖着的玉泉水井,相传为汉代铁马大仙芦真人所挖,元代梁真人洗目疗疾之处。这口井,水质纯美,清澈见底,长期饮用使人身体健壮,乌发美容;用来洗眼,能明目除疾,消炎止痛,故有“明眼泉”之称。这口井,曾在十年动乱时被填,现已从新挖开,重建小亭,恢复了这口千年古井的原貌。

图为八卦井
玉泉井南有神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位真人坐化埋葬之处。据《直隶秦州志》载:“芦真人,为汉代铁马大仙,曾与成纪令观灯广陵,飞腾俄顷,今玉泉观有仙室遗迹。梁志通,山西介休人,号达元子,至元丙子慕道来秦,功成终玉泉观。未移时,在长安灞桥与合客传钥寄徒,旬日,使至,乃知其脱化留迹也,诏封烟霞无为真人。马真人,清代平凉人,号一元道人,自幼出家,顺治十年至玉泉观募化施汤,一日与道友蒲进士辞遂化去。”现神仙洞崖上,翠柏蔽日,盛暑也觉清凉爽人。尤其崖顶露根古柏,根露交织如发辫,俗称辫柏,实为玉泉观一奇观。
神仙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颂草书碑四幢,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流畅明丽,质朴豪放,墨色温润,观者无不为此珍品而赞叹。碑旁还有明嘉靖庚戌按刘仑所镌:“赵松雪书早岁法王右军,后感管夫人言,乃自成一家,而风格不群脍炙人人者,亦不在右军下,其传盛于大江南北。……”的题跋。
碑亭西面有一亭巍然飞峙涧边,名曰“静观亭”。登亭凭栏俯视,山涧涓流,松柏蓊秀,山花烂漫,莺啼鸟啾;放眼远眺,层层高楼,迭迭民舍,一城绿意,一川深秀;入夜观望,城内万家灯火,如繁星点点,美不胜收。真有“今日明人眼”之感,故“静观亭”又名“明眼亭”。

从“静观亭”远眺秦州城区
神仙洞南侧崖边生长着一株侧柏,高约12米,树围2.60米,树龄约八百年。主干挺拔,悬根露爪,根茎交织,形若女子发辫,历来称为“辫柏”。清代举人、陇上古文大家王权曾赋诗赞云:“就中柏最奇,悬空若凤翥。崖根屈曲盘,千载神呵护。”相传此柏为梁真人亲手交辫根茎后栽植的。故俗称“手植柏”。
1987年全国古树研究人员就辫柏独特的形态被誉为“全国之最”。
静观亭隔涧相望的南岗上,有清代建造的周、托二公祠、天靖楼等建筑。这里楼台祠阁巧妙布置,绿树芳草疏密点缀,整个建筑酷似江南风格的独立院落。院中袅柳怪石寓意春景;萱草月季点缀夏景;秋菊丹枫渲染秋景;腊梅冬花衬托冬景。四时景色,俱具美色。早年的天水文社就设在这里,为学者名流聚会之地。明人胡缵宗有诗赞道:“骖鸾犹记少年游,谷转云回水竹稠。飞华张纲初弭耳,骑龙李白复经邱。桥连瑶汉云边起,殿涌玉泉天上流。即席月华圆更洁,扫霞滴露醉中秋。”晚清天水学者任承允也有诗云:“老杜诗名惟李配,玉泉南畔古祠存。凄然天宝两翁泪,独接国风千载魂。正好题诗盈素壁,何坊寻斧到班门。年年九日登高处,黄菊初开酒正温。”
每年古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这时春节热闹气氛未衰,人们三五成群,相约朝观。观前小吃云集,炮仗喧天,路上万头簇动,似潮如流;观上红亭金殿,迤逦半山,组成了一幅罕见的人间乐园画面。

张三丰 (1248--?)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辽宁懿州(今辽宁阜新县)人。为武当内家奉为祖师,并创立了太极拳法。此匾现悬与天水玉泉观。

赵孟頫 (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宋宗室。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追封魏国公,其书法成就尤高,绘画开创了元代以来文人画之先河。此碑现存于天水玉泉观碑廊。
“上九”朝观会
Worship Yuquan Tiaost Temple 0n the ninth 0f lunar calendar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天水市市民倾城而出,去天靖山麓的玉泉观“朝观”。朝观是天水最大的庙会之一。

正月初九据说是玉皇的诞辰日,后世道观皆于每年此日设醮祭祀。天水市玉泉观是西北著名的道教胜地,现辟为玉泉观公园。从正月初八晚上开始,市民像潮水般涌向玉泉观,观前观上,爆竹喧天,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到零点时,人流几乎水泄不通,钟磬声、鼓乐声、欢笑声相融相和。庞大的朝观群流光溢彩,人流迤逦半山,游乐盛况空前。夜半之后,人流渐歇。初九庙会日,远远近近的人们扶老携幼,三五成群云集玉泉观,掀起“朝观”的又一高潮。观前美食香气诱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杂耍娱乐使人目不暇接。这时,朝山会上身着古装的夹板队踏步而来,旗幡飞扬中夹板声声,使庙会气氛达到顶峰。打夹板本是天水祭神古乐的延续。
到清嘉庆年间,因为祭罗玉河水神,向天许愿,朝山会才于每年正月初九确定下来,且规模越来越大。天水朝山会所用的夹板约有一尺五寸长,在打夹板的过程中附有旋转的舞技,铿锵有力的夹板声中谐伴鼓、钹、锣、箫、唢呐等民间器乐,给人以粗犷肃穆之感。一时间,秦风秦韵引得古城万人空巷,组成一幅既有传统民间文化特色,又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人间游乐图。

右为玉泉观辫柏 树龄约为7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