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在去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乡河李村的路上,副乡长惠熠指着通村大桥对面的河堤告诉记者,100米的河堤,因为工程预算的问题,前后返工三次,村民非但没有因此心生怨气,反而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河堤修建,村民理事会功不可没。
“修路、修桥、修河堤的大好事,我们支持。但修建村前的大桥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上马、摊派捐款,加重村民负担。”一到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三四个村民事务理事会的理事便给记者描述了今年5月份召开村民理事会时的情景。
▲河李村支部书记李德先展示村民理事会召开会议协商村民事务时的照片
2013年初,大阳乡提出创建村民理事会示范乡实施方案。4月份,河李村两委班子探索成立村民事务理事会,成为张家川县村民理事首个“吃螃蟹者”。村民理事会成立以后,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新村建设等大事,都要开会听取理事会意见。
河李村村民理事会共有18人,除去3名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文书)外,其余15名全是村上的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和德高望重的群众,而且理事会会长不由村干部担任,这为群众参政议政,积极参与到本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
村支书李德先说:“理事会否决的事项,我们坚决不干。有了理事会,很多‘政府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以前3个人干的事情,现在要18个人来干,村务公开透明度高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度高了,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就高了。”
得力于村民事务理事会汇民智、聚民心、理民情、解民怨,三个月的时间,河李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的大戏台修葺一新,村民活动广场打扫的干干净净,通村道路硬化的笔直笔直,村前久久不能开工的大桥顺利竣工。
村民推选产生,理事会成员不拿分文报酬
大阳乡作为农业人口多的山区乡,村落分散,管理服务有时鞭长莫及,直接导致干群隔阂。今年年初,大阳乡党委积极探索以村民事务理事会为主体的农村自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新路。
据介绍,村民事务理事会从村组干部、党员、“五老”人员等村民中选出,理事会成员不拿分文报酬。理事会由群众推选,能把群众的意愿、困难及时向村委会和乡镇党委、政府汇报。理事会不但弥补了乡村干部不足、村委会管理难以到位等问题,还促进了农村民主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群众不上访”。大阳乡党委书记洪三姓介绍,以前乡村各种事务接连不断,累得基层干部们喘不过气来,而今理事会成了村两委班子的左臂右膀,管了不少事务,乡村干部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发展经济。
介入村里各类纠纷,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
大阳乡把原有的乡办协会与村民事务理事会整合,动员和吸引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入选理事会,使村民事务理事会成为产业发展领路人。在河李村,村民事务理事会理事长李少林带头养羊,在全村兴起“养羊热”,使村民走上富裕路……
在大阳乡农村,小到垃圾处理、邻里矛盾,大到土地权属、征地拆迁,都会有村民事务理事会积极介入,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目前,大阳乡全乡已创建村民事务理事会2个,理事成员34人。“作为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理事成员架起了党群干群沟通的桥梁,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大阳乡计划到2013年底,完成全乡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组建任务,实现全乡所有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全覆盖’目标”大阳乡乡长马创成说。

▲河李村新修的通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