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秦地烟云》系列之三:白起修筑弓门寨(图)
(2013-7-8 14:57:47)  来源:张家川县作协 作 者:马国强  打印本页

  编者按:

  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必定有她深厚的底蕴;一段沧桑岁月,必将有她印证的痕迹。座落于中国甘肃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陇山西麓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热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作为 “秦人”的起源和发祥地之一,至今彰显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魅力,成为诸多学者、文人追寻探索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发展的“索引”。2013年,正是古阿阳——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建县60周年,我们将追寻张家川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秦地烟云》,以飨广大读者。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百三十五

  《秦地烟云》系列之三:白起修筑弓门寨

  (图为李晓峰根据八旬老人回忆绘制的民国时期恭门古城)

  张家川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秦、汉时期,张家川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这里演绎了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事件。先秦时期,非子和秦仲在这里实现了秦人的崛起和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完成了各民族的大融合,使秦亭成为秦人建国史上最早的都邑和发祥地。而在距秦亭10公里许的龙山镇街亭,三国时期在这里演绎了一出中国战争史上最著名的活剧。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即228年,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曹魏,在防守进入关中的战略要地街亭的战役中,错用纸上谈兵的马谡,将战略重地街亭得而复失,铸成大错,使这次精心组织的北代以失败的结局而告终。街亭战役的失利是一生用兵惟谨慎的诸葛亮军旅生涯中仅有的一次败局。假设这次北伐街亭不失,诸葛亮凭借这里的有利地形作为大后方,可长驱直入关中,进兵中原,实现其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夙愿,历史的天平将会朝着有利于蜀汉的方向倾斜。

  由于张家川所具有的这种生死攸关,决定成败的利害关系,多年来是存在于中央集权心理上的一种震撼。在这里及周边地区从先秦开始到两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惨烈的战争永不停息,以至血流成河,尸骸横野。战争让张家川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多灾多难的张家川,由于地理位置的险要,不可避免地获得了大范围战争灾难的侵害。勤劳百姓在盆地、在丘陵、在山区、在这片热土上子子孙孙生息繁衍。深山老林,荒坡野岭又使人们赢得了逃避战乱,保全生命的某种可能。在张家川这片充满苦难的土地上,历史被掩没在黄土之下,文物与白骨都是印证秦人辉煌过去的符号。

  (图为恭门白起堡遗址远眺)

  出张家川秦亭,东行10公里,在麻山梁与古土梁之间的樊河流域有一长约6公里,宽约2公里的小峡谷,这个小峡谷地古时称曰“弓门寨”。 弓门寨海拔1760米,寨城北依北山,南临樊河,东与城子村毗邻,西与白起堡相望,襟山带河,地势雄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及”之雄险,是由西向东经陇坂翻越大秦岭关山进入陕西关中平原的第一道关隘,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自秦非子时期到公元前395年即秦惠公五年,秦人与西戎纷争不止,双方的斗争前后持续400多年,这充分说明防御西戎是一代代秦人的历史重任。据清代《清水县志》记载:“周郝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93年,秦昭王命大将白起始筑弓门堡,驻兵防御羌戎侵犯。”经过多年修筑,建成后的弓门堡寨群和整个防御体系包括老庵寺峡附近的卧龙峡石堡及麻家崖泰山庙石堡,恭门东堡子石堡、下峡口白起堡石堡四个大型防御堡寨,还有与恭门东堡子相连的北山夯土城堡,加上古土梁堵鞑城堡,这样在恭门峡谷地带形成了一个由东到西五堡联防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在一代名将白起的镇守之下,这里就形成了西戎东犯无法逾越的军事屏障。

  (图为恭门东堡子遗址鸟瞰)

  (图为恭门中学操场西侧恭门古城墙遗存)

  (图为恭门麻家崖泰山庙石堡遗存)

  (图为恭门东堡子遗址鸟瞰)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

摄影相关图片
张吕牧场(图) 张棉驿乡风光(图) 走进张家川平安牧场(图) 走进天水机场(图) 走进秦安桃花园(图) 走进烟铺樱桃园赏花(图) 走进滩歌古镇看社火(图) 瑞雪飘飘 看我英姿飒爽(图) 天水喜迎蛇年第二场降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