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铸辉煌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过去的五年,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乘风破浪、大步前行的五年, 也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五年,更是张家川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抢抓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着力扩大内需、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动”和市委 “1135”区域发展战略等五大机遇,按照围绕四大目标定位(把张家川县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清真食品城”、“陇东南畜牧大县”、“天水市矿业基地”和“天水市特色旅游区”),坚持‘举特色旗、打民族牌、走民营路、建和谐县’的基本方略和‘发展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党建保证一切’的基本理念,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科教兴县和赶超发展战略,做强草食畜牧业、矿产业、民族加工业、商贸旅游业四大产业,着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城镇综合开发,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到201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可达到 15.75亿元,比2005年的6.7亿元净增9.05亿元,增长1.35倍。平均每年递增18.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68亿元,年递增16%;第二产业完成4.34亿元,年递增19%;第三产业完成7.73亿元,年递增19.6%。人均GDP与2005年相比,增加2617元,年均增长25%。完成工业增加值2.65亿元,比2005年的1.2929亿元净增1.3571亿元,增长1.04倍。平均每年递增15%。地方财政收入9200万元,比2005年的2257万元净增6943万元,增长3.07倍。平均每年递增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39.62亿元,比2005年的2.5255亿元净增37.0945亿元,增长14.69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48元,比2005年的1323元净增1125元,增长85%。平均年递增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70元,年递增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年递增25%。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40吨,年递增4%。总人口达到33.3万人,人口自增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失业登记率为4%,万元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十一五”规划目标内。

白石嘴牧场一角
——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推进。张家川是一个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五年来,县委、县政府都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马铃薯、草畜、蔬菜大棚等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以发展特色种植为重点,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建成蔬菜种植基地5个0.75万亩,其中蔬菜塑料大棚3107栋1547亩,打破了长期以来种植业结构单一化的格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企业15家,农业综合开发效益逐步提高。以建设“肉牛大县”为目标,全力推进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115万头(匹只),牧业产值达3.4亿元。大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施了木河桃园、恭门毛磨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张川镇南河堤防、东峡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堤防、节水灌溉能力进一步完善。实施了渠子梁、连五梁、刘堡梁安全饮水等一批水利骨干项目,解决了15乡102村17.6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新修梯田10万亩,全县70%以上的耕地实现梯田化,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400亩。投资4380万元,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10920口,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全县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努力使1.77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以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形成了“清真餐饮”、“民族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5年来,共输转劳动力28.2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工业经济大幅攀升。“十一五”期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不断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建大产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集中力量培育、发展和壮大壮大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伊味思清真食品公司、鑫达矿业公司、建明调味品厂、绿源中药材饮片加工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增强了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培育建设了中部工业园区。预计到2010年底,全县规模企业发展到13家,培育壮大年销售收入过0.5亿元的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达到4.34亿元,年递增19%;工业增加值达到2.65亿元,年递增15%,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新建成的上川路一角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五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多渠道筹措资金3亿多元,实施了以道路延伸改造、市政服务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使县城面积由原来的4.6平方公里扩大到8.2平方公里。先后投资1.06亿元,完成了张家川县城中城北路、和平路、阿阳路等17条20公里城区道路的新建、延伸和改扩建,共铺油40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8万平方米,铺设供排水管网19公里,加宽改造桥梁5座;配套实施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安装各式路灯1000盏,新增县城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对城区141条小巷道实施全面硬化。投资3000万元,建成新城区供热点1处,并对老城区供热点进行了改扩建,共铺设供热管网10公里,供热面积由5万平方米扩大到60万平方米。启动实施了星月花苑、宝鼎花园、恒顺嘉园等商住楼项目建设。建成了县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及县公安指挥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和国土、林业等行政办公大楼,新增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的集聚带动功能逐步凸现,发展要素逐步向农村辐射,农村条件进一步改善,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公交车、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户户通电的目标。规划实施了马鹿长宁新农村示范工程,启动实施了梁山丹麻、大阳豁岘、马鹿寺湾、恭门天河等10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热闹的关山
——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五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把和谐惠民作为发展社会事业的根本目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实现了初高中分离办学;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总投资达1.8亿元,对全县大部分校舍进行了改造,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工程17.7万平方米。建成了县一中新校区、职教中心等一批标准化学校,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两基”攻坚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和省市验收,高中阶段升学率、高考录取率进一步提高。全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完成了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优化和整合了教育内部资源。积极推行以校长聘任制、教师聘用制和教师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创建了民族艺术团,尤其是集中必要的财力建成标准化行政广场、民族艺术剧院、民族博物馆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科技推广活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总投资5138万元,完成了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标准化扩建和中医院整体搬迁,对15个乡镇卫生院实施改扩建,全县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政策,城乡群众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内。紧紧围绕民族工作主题,以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断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积极开展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治理活动,实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各项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张家川县始终如一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积极适应体制转换、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先后完成了县、乡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粮食流通体制、企业改制等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集中支付、乡财县管和政府采购等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医疗卫生体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改革顺利推行,农村特困救助、劳动就业、养老保险、农民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等新机制建立完善,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措施,集中精力抓服务,全力以赴促落实,2007年成功举办了张家川县首届关山花儿会及清真食品节和张家川县在外人士联谊会。先后多次率团赴北京、西安等地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特别是成功率团赴阿联酋等国进行赴外招商,与迪拜政府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洽谈并签订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意向协议,实现了跨国际招商的历史性突破。五年来,全县共引进并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2个,总投资11.92亿元。落实了中石油分输泵站及成品油管道工程、日选1000吨铜选矿、连五梁人饮工程等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不仅激发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同时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开放度和外向化程度,塑造了张家川对外开放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