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武山县坚持把金融扶贫作为破解贫困群众融资难题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主要对象,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资金保障,丰富金融扶贫产品,不断优化信贷结构,贫困乡村的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用好专项扶贫贷款

一是用实用好专项扶贫贷款。引导群众合理使用贷款,对有发展需求、想贷款的农户,按照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思路,引导组织贷款户发展富民产业。对有贷款意愿但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按照“自愿互利、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贫困户按照“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的模式,由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签订《脱贫增收三方带动协议书》,入股资金由龙头企业集中使用,按股权每年为入股贫困户保底分红,并优先吸纳入股农户务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致富能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9.76亿元,实现了有需求的贫困户专项贷款全覆盖。


二是做大做强扶贫互助协会。把扶贫互助资金作为破解群众在发展致富产业中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县上克服财政困难,划拨财政资金2520万元用于互助协会建设,为贫困村互助协会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目前,全县成立扶贫互助协会344个,入会农户14737户,互助资金总额超过1亿元,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强化金融资金撬动作用。大力实施金融便民工程,建成村级便民服务金融网点135个。协调商业银行推出了“陇菜通”、“惠陇通”、“金果宝”、“旺蓄宝”等10多个助农信贷产品,累计发放各类政策性贷款19.46亿元。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的“中和农信”小额贷款项目,累计已为1386户农户发放贷款1460多万元。积极与对口帮扶单位深交所合作,联合开发了“深银通”金融产品,共发放各类贷款1514万元。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西北区域2015年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计划会在武山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