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中,武山县积极回应关切,把规范河道采砂行为作为一项重点整治任务来抓,突出“四抓”、做到“四到位”,有效规范了河道采砂秩序。
抓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成立河道采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武山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各成员单位和城关、洛门等9乡镇的职责做了明确划分,靠实了工作责任。由县水务局牵头,组建专门整治队伍,并根据工作需要将队员分成东队、西队及机动队三个整治小组,确保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采取“一场一策”的办法,逐砂场制定不同整治措施和工作标准,增强了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执法检查,整治措施到位。把执法检查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由县上分管领导带队,公安、水务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督查组,深入采砂现场,对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从水务等部门抽调20多名工作人员,实行划片包干,现场蹲点指导,督促采砂业主回填砂坑、平整河道、规范经营,有力促进了整治工作落实。至目前,已依法取缔4家,拆除1家,扣押铲车2台,投入机械设备23台次,回填土方3.22万方,恢复河道6540米,消除安全隐患5处,河道采砂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实效。
抓舆论氛围,宣传引导到位。及时召开全县河道采砂业主会议,对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动员,明确整治工作目的、重点和要达到的效果。投入2辆宣传车,深入各河段、县城主要街道巡回宣传,在重要路段、渭河沿岸和各砂厂悬挂宣传横幅10余条,印制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全面开展对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支持河道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采砂业主自行整改的主动性。同时,在县电视台对河道整治工作连续滚动播放,对河道内乱采乱挖现象进行曝光,增强了宣传效果。
抓长效机制,依法管理到位。结合河道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对河道采砂的管理、监督,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依法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实行采砂许可制度, 大力整顿河道采砂管理,依法坚决取缔非法采砂。完善河道采砂规划,根据保护水源地、河道承载能力、超深超限开采对水利设施和桥梁工程的影响等问题,科学划定了可采区和禁采区。建立河道生态恢复制度,严格要求采砂企业对采砂后形成的砂堆、砂坑及时进行填埋平整,疏通河道,恢复原貌,有效维护了河道管理秩序。积极探索河道采砂管理的有效模式,对可采区采砂权进行公开拍卖,并将合法经营、配合整改的采砂企业作为竞拍的基本条件严格审查,初步建立权责明确、规范有序的河道管理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