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漫步在武山的大街小巷,一排排整齐娇艳的鲜花迎风开放,一幢幢楼房正在拔地而起……武山的变化真可谓是日新月异!
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该县花大力气建设了一批市政建设重点工程,大手笔推进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实际,全力实施“11253”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全面抓好城区污水处理厂、渭河桥梁、市政道路和商住小区等城市重点基础项目建设,确保按进度、按要求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相继建成武山大道、火车站区域“四纵一横”和渭北多条城市主干道,宁远大道红峪桥拓宽改造工程,建成宁远生态园,完成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施配套工程。加大城区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宁远大道东段两侧开发,建成玺华园、安康嘉园、渭水丽景等三个高品位大型住宅小区,开发建设了宁远新城、阳光水岸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广电、司法、社保、民政等十几家单位陆续迁往火车站新区,进一步扩大城市容量。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入园企业进驻时间已经初步确定,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同时,洛门镇以完善镇区功能和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物流为重点,建设南滨河路、建成宏大农机市场,启动金鑫物流园区二期工程,实施洛门工商所、交警中队业务楼和加油站建设工程,推进洛门镇向西延伸发展,大力推进了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进程。

精品工程建设遍地开花
武山县着手推进实施建设城建精品工程,从前期筹备工作和融资步伐,到大手笔推动、高标准规划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宁远祈福文化产业园、县城福文化广场和水帘洞祈福广场等城市标志性建设项目,都立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宁远生态园、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南北滨河风情线等一批城市群众休闲工程建设都大力提升了武山城市形象。城乡环境卫生往往是城市形象与品位提升的一大顽疾,该县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整治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最关键的问题入手,持续深化“三城联创”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大力整治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河道和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加快推进了渭河流域、水帘洞景区至温泉疗养院“两纵一横”示范片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环境整治全覆盖、长效化。以围绕武山中心城市建设的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6个建制镇市政设施建设、镇区综合开发取得新进展,一个“大武山”形象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功举办了武山蔬菜产业大会·2013武山蔬菜博览会暨世界摩崖大佛水帘洞拉梢寺祈福游活动,武山县水帘洞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投资,不断改善景区景点基础条件,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显明的区位优势,围绕全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总体部署和全市打造华夏石窟艺术之都的新定位,紧盯机遇提前筹划,开始实施洛门至水帘洞景区二级公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大力扶持发展旅游酒店和旅游专业村,着力提高旅游业综合收入。全力加快国家级洛门蔬菜物流园区、金鑫物流园区商贸中心和冷链项目、洛门农机市场、武山家居广场、洛门世纪家居建材城等重点市场建设进度,促进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武山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

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
武山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该县群众自古就有崇尚书画、武术之美德,习武及书法绘画爱好者层出不穷,有“中国武术之乡”、“陇上书画之乡”的美誉。2011年6月被甘肃省文化厅命名为“甘肃省书画艺术之乡”,2011年11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一代代勤劳善良的武山人民造就了武山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美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
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高涨,该县秉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把弘扬武山文化,作为武山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壮队伍、建阵地、创品牌、建机制”,引导和扶持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序大力发展,先后成立了多家民间歌舞培训机构,各类农村文艺表演队、秧歌队覆盖了全县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已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县上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举办了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主题,充分展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弘扬先进文化,发展特色民俗文化,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城乡文化主阵地,充分展示了全县城乡群众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关中—天水经济区(武山)书画作品交流展、武山县梨园春戏曲晚会、武山春节电影周、武山县“宁远情”新春摄影采风活动、《麦积圣歌》走进武山、全民健身体育竞赛、宁远生态园游园灯谜晚会等众多深受市民喜爱、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隆重举行,展现了武山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引领健康文明社会新风尚的良好氛围。同时,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充分利用村村建有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的优势,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开展精彩纷呈、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使群众文化活动融入广大乡村,极大地活跃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该县大力推进文化服务普惠共享工程,乡镇数字固定放映点建设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教师周转房、中心幼儿园等教育项目建设,城关初中、特教学校迁建工程,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城乡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省、市、县确定的惠民实事进展顺利,县养老院主体工程完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五保供养等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年”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稳妥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武山大地处处欢歌,无论城市、乡村,无论清晨、傍晚,都有人们踏歌起舞。武山,一个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特色鲜明的美丽之城正在天定路上迅速崛起。(特约记者 韦晨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