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县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11253”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先锋引领”行动,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多点开花,整体推进,注重打好“五张”党建工作牌,开创党建工作科学化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注重打“素质提升”牌,抓班子、带队伍。树立“围绕发展用干部,用好干部促发展”的理念,重点从致富能手、转业军人、回乡知识青年等先进群体中选拔49名“一好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同时,采取“两推一选”等办法,选拔一批“双带”型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为转型跨越、富民强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依托县乡党校加大对村干部集中培训力度,举办培训班85期,培训村干部3045人(次)。全面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足额兑现村干部报酬,不断完善《武山县村干部考核办法》,对村干部进行科学考核,组织开展“十佳”双带创业型村干部评选活动。

二是注重打“基础保障”牌,抓投入,建阵地。从2008年开始,每年县财政投入40万元,对85个建设标准较低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今年,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0个。每年县财政投入30万元,以“六有”标准,配套办公设施,规范村级阵地,目前全县已规范化管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6个。全面推行乡村“一站式”便民服务,先后在15个乡镇建立了政务服务大厅,在10个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在300个村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点,通过集中式办公、并联式审批、全程式监督、开放式接访,创出了一条便民服务新路子。

三是注重打“党建示范”牌,抓典型,创品牌。紧紧围绕“一线(天定高速公路武山沿线)三片(南河流域、榜沙河流域、山丹河流域)百村”创建目标,突出蔬菜、玉器、加工、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抓创建,积极探索出了“建点-连线-成片”的党建示范点建设新路子。武山县把示范点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今年以来,筹措资金500多万元,重建了滩歌镇代沟、咀头乡党口等25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同时,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8个乡镇、50个村、5个社区、8个非公有制企业为省、市、县三级示范点创建对象,使示范点创建更具代表性,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示范网络格局。

四是注重打“晋位提升”牌,抓整顿,强组织。扎实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全力落实“12个一批”的整改措施,确保了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晋位提升。大力实施“一个支部一名年轻党员”计划,同时全力整改问题209个。积极探索党组织设置方式,先后将1个行政村升格格为党委、7个行政村、14个乡镇机关、16个学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在产专业协会和产业园区中建立党支部10个,在自然村、乡镇办所建立党支部38个,在学校和乡镇卫生院中建立党支部39个,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得到了健全和完善。
五是注重打“机制创新”牌,抓规范,建机制。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追究、“双联”工作等五项制度,建立了“财政统筹、争取项目、党费补贴、基层配套”相结合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从2008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县管党费每年拿出25万元,作为基层党建专项经费。不断健全完善“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通讯员 罗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