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稳定 三个提高
确保武山县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5.12大地震发生后,武山县反应快速,行动积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各部门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迅速查清了地震灾情,及时排除了次生灾害,妥善安置了受灾群众,使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为了切实搞好抗震救灾工作,实现抗震救灾和经济建设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近日,该县按照“三个稳定”和“三个提高”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
“三个稳定”:一是稳定人心,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地震发生以后,由于人们的恐慌心理和部分人的谣言传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武山县把加强对社会局面的控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稳定人心放在了第一位。要求县四大组织和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在震情变化方面科学判断,冷静分析,沉着应对,用科学的态度,良好的心态,有效的方法防震、抗震、救灾。各级干部坚守工作岗位,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地震,科学防范地震。同时,加强治安巡逻,公安部门加强县城各住宅小区、重点防控地区的巡逻,有效防止了扰乱人心、乘机破坏社会环境现象的发生,保持了人心稳定、社会安定。二是稳定市场,确保各类物资有效供给。对全县生产生活物资供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部分环节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协调解决。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了全县所有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的正常营业,实现了各类物资不脱销、不断档、不涨价。同时,加强抗震救灾物资的储备,一次性食品、方便面、火腿肠和矿泉水等物资供应充足,并调运粮食18车皮,使全县人民较长一段时期用粮有了保障。三是稳定生产,确保全县各行各业生产和各项重点建设有序进行。开展抗震救灾,带领群众致富,抓好生产是关键。该县在有效控制灾情、妥善安置灾民、加强生产自救的同时,着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32个重点项目建设在每一位包干县级领导的统筹强抓下有序进行,促使全县社会大局稳定、生产生活正常。
三个提高:一是提高全县人民抗震知识普及水平。该县紧紧抓住广大人民群众对这次地震高度关注的心理,全面加强抗震防震知识教育,地震部门及时组织编写防震减灾宣传资料,给全县广大群众每户发放一张防震宣传明白纸,指导群众科学防震、科学抗震、科学避震。教育部门督促指导各学校开展防震演练,切实提高师生的防震自救能力。二是提高抗震防震物资保障水平。抗震防震物资准备最关键的是提高吃、住、医和通讯保障水平。该县把粮食储备作为物资储备的首要任务,在加强县级储备的基础上,动员群众存粮,确保存粮充足,同时,加强方便食品供应监管,并采取“以息代补”的机制,协调各大物流中心和商户代理购进贮存食品,解决吃的问题;积极争取帐篷,并确定专人,严格管理,建立借用、归还、保存等一系列制度,保证受灾群众的需要,解决住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机构和医药公司加强协作,对所有急救药品、防疫药品统一调度管理,实行备案登记,确保药品品种全、质量好,解决医的问题;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团结协作,各尽其力,保证乡镇与每个村有两种以上的通讯联络方式,县与乡镇有三种以上的通讯联络方式,多渠道增加县城通讯方式,确保县与省、市的通讯24小时畅通。同时,还配备发电机,提高电力应急水平,确保了指挥系统的有效运行。三是提高抗震救灾应急处理水平。第一,做到通讯24小时畅通,抗震救灾指挥系统运转灵敏,各乡镇、各部门一旦发生灾情能够及时上报。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县、乡和部门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抗震救灾工作方案,全县和乡镇、部门内部组织有力,措施明了,抢险救灾队伍精干、高效。第三,人员到岗到位。各乡镇、各单位主要领导24小时坚守岗位,全体干部正常到位,单位24小时值班。第四,积极组建应急队伍。由县人武部积极与驻县部队沟通联系,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编管理,组建了200人的县级抢险救灾队伍,每个乡镇都组建了30—50人的应急队伍,而且强化了训练,保证在关键时刻拿得出、靠得住。第五,对全县应急预案按照完备、高效的原则,及时修改完善,印发通知,各部门和指挥部各小组也按职责分工制定各自的预案,并及时组织培训及演练,切实提高了应急处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