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为建设效益武山和谐武山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武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1月25日)
温 利 平

同志们:
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武山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武山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县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武山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效益武山、和谐武山建设新局面。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2001年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十五”计划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城乡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劳务输转组织化和技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旅游和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县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06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亿元,比2001年的7.2亿元增长82.6%,年均增长12.8%;财政收入达到5800万元,比2001年的4013万元增长44.5%,年均增长7.6 %;农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比2001年的2.4亿元增长90.8%,年均增长13.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960万元,比2001年的4457万元增长75.4%,年均增长1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53元,比2001年的3275元净增1878元,增长4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6元,比2001年的1103元净增563元,增长42.9%。城乡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倍,年均增长28.7 %。交通道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干渠改造、流域治理、人饮解困、饮水安全等项目顺利实施。林业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网改造和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全力配合,如期完成了宝兰铁路二线和兰成渝输油管道武山段建设工程。县城和小城镇建设齐头并进,取得突出成绩。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和多渠道融资成效显著,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落实了粮食直补等惠民政策。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完成了43户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了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切实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金融保险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得到有效实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县进程持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认真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深入实施“平安武山”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妥善安排农村特困户、城镇困难居民、企业下岗困难职工的生活,切实加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教育体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特色文化大县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三为主”,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得到进一步重视,广播电视和新闻宣传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档案史志和老年人、残疾人、工、青、妇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两个务必”作风教育、权力观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完善考核、加强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和程序化,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先后顺利完成了撤乡并镇、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党委换届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乡镇的整体效能。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努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机关、农村、企业、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城镇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从教育入手,强化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重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认真开展了行风评议,切实加强了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县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五年,是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求实创新、奋力拼搏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上下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群众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团结奋进、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和武山籍在外各界人士热切关注、积极支持的结果;是驻县各企事业单位、部队和武警官兵无私奉献、大力支援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武山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参与、支持武山建设,为武山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的实践证明,十一届县委所做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快武山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必须更好地坚持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武山的实际出发,正确看待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积极探索符合县情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放松,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渠道,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开发、促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一切工作围绕加快发展来进行,一切问题依靠加快发展来解决。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既讲求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又注重社会公平,调动、保护和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不断完善思路和措施,从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办法。
——必须坚持转变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注重调查研究,强化工作落实,努力把工作的重心向各项重点工作倾斜,向基层基础工作倾斜,向热点难点问题倾斜,抓主抓重,务求实效。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全县上下共谋发展的合力。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县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地方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投资融资渠道不畅,信贷资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难度还比较大。三是地方工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微弱。四是交通等基础条件较差,制约着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五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镇就业压力较大。六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教育和劳动者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七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矛盾集中显现,社会治安形势还不容乐观,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八是一些干部职工思想还不够解放,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意识还不强,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等等。
在分析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新机遇。一是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这对我们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二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对于我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现实机遇。三是随着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对劳动力保持旺盛的需求,对于我们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供了大好机遇。四是随着温泉钼矿的逐步探明和开采,将为我县发展工矿业和开发相关配套产业带来非常难得的机遇。五是即将开工的天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将彻底打破我县交通“瓶颈”,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区位优势。六是县内丰富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有利于我们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充裕的水、电资源和闲置的厂房,有利于我们发展工业经济,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我们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七是“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规划绘就的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多年来在实践中摸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做法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八是长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正在形成,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武山、发展武山的热情高涨。所有这些,为今后加快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只要我们树立加快发展的新观念,明确加快发展的新要求,落实加快发展的新举措,立足实际,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今后五年,是全县发展优化环境、调整结构、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提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富民强县并举,经济社会并进,内源外源并抓,公平效益并重,围绕“做强农业产业、拉长工业短腿、激发商贸活力 、培育旅游优势、统筹城乡建设、实现工农一体”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三个重点,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效益武山、和谐武山而不懈努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快增长。全县生产总值比“十五”末翻一番,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全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发展更具活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竞争机制不断健全,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全民创业意识和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明显增强,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得到保护和发挥。
——特色更为鲜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社会、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壮大蔬菜产业,繁荣特色文化,加强旅游开发,着力把武山建成全国蔬菜强县、全省文化大县和旅游名县。
——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更趋和谐。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面不断扩大,诚信建设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更加稳定。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要认清形势,勇敢地承担起肩负的历史使命,振奋精神,锐意创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