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城市文明建设实地点位治理,直接关系民生,直观反映城市文明建设水平。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城市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城市面貌、市民素质显著提升,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积累了坚实基础。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力争在新一轮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现选取城市文明建设实地点位治理案例,供学习参考。
交通场站、公交站、公交车、出租车篇
提升群众出行环境 夯实创城基础
秦州区、麦积区现有公交线路76条,运营车辆625辆(新能源纯电动车占比达98.88%);现有出租车企业12家,出租车1637辆,完成762辆纯电巡游车更新,新能源车辆占比达72%。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积极开展“最美驾驶员”评选等活动,并依托智慧调度系统提升运营效率。同时,通过“讲好天水故事”驾驶员培训、车载GPS实时监控等措施,强化文明服务规范,出租车投诉量持续下降。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对出行品质的需求日益提升,但部分车辆存在车容车貌脏乱、服务不规范、准点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天水市交通运输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将公共交通行业作为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以“车净、人美、服务优”为目标,通过标准化管理、动态化监督、科技化赋能等举措,推动行业整体提质升级。
做法与成效
一是着力车容车貌与箱体卫生整治。针对车辆外观污损、内饰老旧问题,对照《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等行业规范标准,督促出租车统一座套颜色并每日清洗、公交车“一趟一清扫”,建立“企业自查+平台抽查+市民监督”三级考核体系,配备专职卫生监督员,通过车载GPS随机抓拍车内卫生状况,两区90%以上的车辆达到“漆面无脱落、内饰无污渍”标准,箱体卫生合格率明显提升。
二是积极开展车辆新能源改造。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动员引导城市公共客运企业参与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累计投放纯电动公交车441辆、气电混动公交车166辆,完成两区762辆纯电巡游出租车更新,不断替换老旧燃油车,实现尾气零排放、运行低噪音。
三是努力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先后开展出租车行业“治乱象、强服务、树形象”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等8次专项行动,全市客运服务质量不断好转。指导公交企业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创新培训形式,构建“岗前培训、职工课堂、读书活动、争优创先”四大培育体系,累计开展安全驾驶、服务保障教育培训等10余次,覆盖公交从业人员1000余人次,有效提升驾驶员综合服务能力强化模范引领,指导企业开展“优质服务主题活动”“党员先锋岗”“微笑服务之星”等创建活动,打造“公交品牌线路”12条、“示范窗口”8个,积极宣传“全国最美公交驾驶员”陈双红等优秀事迹,有效提升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启示与思考
一是建章立制固成效。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从《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等出发,将考核结果与经营权延续、财政补贴直接挂钩,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客运服务质量投诉处置流程,提升办结效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是科技赋能惠民生。进一步开展宣传引导,提升“天水龙城一卡通”“车来了”等小程序的群众知晓率和使用率,持续开发拓展公交OD大数据分析功能,提升城市公共客运智能化调度水平,满足群众方便、快捷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