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寒料峭采花忙,朵朵金蕊蕴药香。”《本草纲目》有载:“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寒冬时节的清水县陇东镇,群山之间的款冬花种植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村民循着时令弯腰采挖,将带着泥土气息的花蕾小心翼翼装入竹筐,这株“花叶不相见”的道地药材,正成为乡亲们冬日里的“致富花”。
“今年陇东镇种植款冬花9000多亩,亩产在300斤左右,预计可采挖1400吨,产值35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70万元。目前,全镇款冬花已采挖过半,采挖过程中预计可吸纳务工人员1500人,发放劳务费450万元。”陇东镇农业中心主任程锁强说。

陇东镇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恰好契合款冬花喜温和、耐严寒的生长特性。“我今年在楞上湾流转土地200亩,全部种植款冬花。今年冬花的质量非常好,现在已经进入采摘期,目前已采挖130亩,每亩产量可达到300斤,整个采收过程,我们要用工80余人,每人每天劳动收入80元,估计要采摘1个月左右,预计纯收益28万元以上。”正在基地忙碌的种植大户朱建民,双手沾满泥土却笑意盈盈。他指着满地紫红色的花蕾介绍,这不起眼的“小疙瘩”是润肺止咳的良药,也是我们当地群众致富的“金药材”。

在朱建明的带动下,陇东镇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吸纳周边村民参与款冬花种植、采收和初加工。“今年,陇东镇按照全县‘东菌西果南药北粮沿川设施农业’的产业布局,立足资源禀赋,按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我们村股份合作社种植款冬花150亩,预计村集体增加收入45万元,累计带动群众务工增收14.8万元左右。”陇东镇朱河村党支部书记邱小龙说。

从荒山荒坡到“药材银行”,款冬花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清水县陇东镇深耕中药材种植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陇东镇立足资源禀赋,累计发展款冬花、黄芪、党参、七月菊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在楞上湾、邱寺湾、崔家窑建成500亩种苗繁育区和适应性分析区,在梁庄村投资248万元建设中药材和健康产品加工厂,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建楞上湾“产学研”基地,注册“清水款冬花”“陇上甘芪”等中药材商标品牌6个,实现了从种苗繁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科学研究的全链条产业布局。
“今年通过招商引资,我来到陇东镇种植中药材,主要种植款冬花1200亩,党参、黄芪育苗200亩,现在款冬花正是采挖的季节,亩产能达到300斤左右,我已经采挖了800余亩,今年预计纯收入达160万元。同时,我们还带动当地群众学会种植技术,确保本地农户人人懂药材、户户种药材、家家能致富。”荣旺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展荣说。

陇东镇的款冬花采收图景,正是清水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清水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半夏、款冬花、黄芪、党参、淫羊藿等多个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从种苗培育到规范种植,从订单收购到精深加工,清水县已构建起完整的产业体系,让一株株中药材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黄金产业”。下一步,清水县将持续强化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和品牌打造,让药香漫遍千山万壑,让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清水融媒记者马尧刘嘉)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