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靖,甘肃天水人,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甘肃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画院美术馆联盟副主席。
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作品展,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等。书法评论文章“陇上书法张邦彦”入编《甘肃省人物志》,书法教学论文“浅析动作技能模式在书法课堂中的运用”入编中书协举办的宁夏·吴忠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论文集,“天水放马滩秦简书法特征探究 ”入编《百花》杂志。“从秦州《二妙轩碑》看清代集王字碑刻新风尚”入编甘肃省《档案》杂志。楷书《天水大事记编年》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靖楷书〈天水历史大事编年〉》读记
大事编年作为史志的常见编纂方式,以时间为轴、事件为纲,将历史事实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具有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便于查阅等特点,是记录地域或专题历史的重要载体。《李靖楷书〈天水历史大事编年〉》一书从发现距今三万八千年前武山人头盖骨化石的旧石器时代起,至一九九四年天水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止,编年、纪事相结合,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大事件,全面展现了天水地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全貌。本书由刘雁翔教授整理编撰,甘肃省画院副院长李靖书写,16位工匠雕刻碑文,展陈于天水古城墙博物馆。
刘雁翔教授在天水地方志、历史文化方面用力甚勤、成果颇丰,著有《伏羲庙志》《大哉羲皇》《羲皇故里与伏羲文化》《中国伏羲祠庙志》《杜甫秦州诗别解》《杜甫陇上萍踪》《陇月向人圆——杜甫秦州诗图景》《秦州文史研究》《天水金石文献辑录校注》《走进天水》等专著10余部,合著《天水史话》等专著3部,主编《天水市志》(下卷)。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流域伏羲祠庙及伏羲信仰研究》。刘雁翔教授的研究成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学术支撑、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设施升级、推动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与传播、为政府决策提供学术参考。
李靖先生在书法一路深植传统,关注当下,涉猎广而取法高,神形俱佳,充分体现了他对古代书法艺术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他在《天水历史大事编年》的创作中采用了接受度高的楷书,以帖学为主又掺入了魏碑、简牍等笔意。结体高古,追求朴拙厚重之气;笔法丰富,常得灵动活泼之态。用墨枯润干湿变化自如,任情恣性。线条刚柔相济,流畅厚重,灵动潇洒,看似信手拈来却又不失法度,给人以翰逸神飞、悬锋飘落的书卷气息与刚健雄强的艺术美感。既展现了楷书的规范性和庄重性,又融入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使整部作品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李靖作为天水籍艺术家,以“本土人书写本土史”的身份自觉,将个人艺术追求与地域文化使命结合。这种实践打破了“史学家修史、艺术家创作”的常规分工,证明了文化传承可通过跨界融合实现创新,彰显了知识分子在文化传承中的主动担当。




《李靖楷书〈天水历史大事编年〉》一书将“秦早期都邑西犬丘”“三国街亭之战”“麦积山石窟营建”等关键事件按时间轴系统编排,填补了天水历史碎片化记录的空白,形成一部可视化的“地域历史百科全书”。将分散的文化遗产串联成体系,为天水打造“历史文化名城”IP提供了权威的视觉化文本,助力地域文化品牌的传播。区别于传统文献的文字记载,李靖以楷书书法书写历史事件,使冰冷的史料转化为可观赏、可传播的艺术作品。通过遒劲的楷书笔触,将文学事件与书法艺术结合,让历史记忆兼具文献价值与审美价值,更易被公众接受与传承。石刻展陈的方式使观赏者既能学习书法技艺,又能潜移默化接受历史文化熏陶,实现了传统文化从 “被动阅读” 到 “主动体验”的转化,为地域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了创新路径。
该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以艺术形式“激活历史”,通过楷书的庄重法度呼应历史的严肃性,以编年的线性逻辑梳理文明的连续性,最终使天水的历史文化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视野,实现了“存史、资政、教化、审美”的多重功能。这种将地域史、书法艺术、当代传播相结合的探索,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