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信用赋能增效作用,将信用监管工作深度融入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建设,全面构建“管理、执法、服务”有机融合的监管执法模式,实现服务有温度、执法有准度、管理有精度,打造规范公正的法制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加强信用培育指导,让服务跑在前面

全面加强经营主体诚信守法培育,突出指导在前、服务在前、警示在前,引导经营主体主动学法、守法、用法。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保护日、法治化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月、质量宣传月等活动组织开展信用监管法规政策宣传,坚持推行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和信用承诺制度,加强经营主体守信经营指导,全面提高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和主动参与信用建设意识,加快信用环境塑造,推动构建社会诚信共治格局。
二、落实包容审慎监管,让执法体现温度

坚持执法刚柔并济、管理服务并重,将服务理念融入执法实践,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疏堵结合、惩戒并举,采取差异化分类处置无照及相关无证经营行为查处。首次未按规定年报且主动纠正错误的违法行为列入“两轻一免”清单,不予处罚。将柔性执法贯穿于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清理吊销执法全过程,各环节,强化服务指导,鼓励企业自主注销,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让执法行为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真正做到了执法为民。
三、推行信用分类监管,让经营减少干扰
持续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常态化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行业风险预警监测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以信用和风险为导向,统筹归并同一行业、领域监管事项,全面落实“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采取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有效防止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的发生,切实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经营的干扰。
四、强化信用服务提质,让修复便捷高效
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工作导向,推行事前告知提醒、审慎列异列严、线上线下畅通、承诺容缺办理、提高修复效率、全程行政指导等优化信用修复的措施,全力帮助经营主体快速修复,重塑优良信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和商务活动。
五、推进监管信息归集,让服务提质增效

坚持以信息化为支撑,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加快信息数据汇聚,加强风险预警,大力推进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信用监管等非现场新型监管方式应用,推动行政许可、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用,充分依托“大数据”精准筛查问题,大幅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智慧型、差异型、服务型”监管。
(新闻来源:天水市市场监管局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