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龙头引领产业腾飞
——天水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综述

(宝兰客专天水南站建设现场)
时光茌苒五度秋,改革发展绘画轴。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我市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引领一、二、三产业的深入发展,全力实施“关天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融合发展,为我市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宽阔、快捷的跑道。
重大建设项目“开花结果”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9月2日,记者在宝兰客专天水南站建设现场欣喜地看到,宝兰客运专线的中间站——天水南站已轮廓初现。地处麦积区花牛镇的天水南站,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造价1.6亿元。目前,站场土石方及地基处理、站房主体框架等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天水南站的建成,将为宝兰客专全线通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我市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共实施重大建设项目400个,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22个;总投资规模5216.96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895.1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61%。
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华天电子科技园、长城电工产业园、星火机床产业园、天水西电长城合金有限公司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中材集团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甘肃天水奔马啤酒公司嘉士伯黄啤10万吨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竣工。天水市卫生学校建设项目、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综合大楼、甘谷县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竣工。宝天高速公路天水过境段工程、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天水段)、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段)等一批重大交通能源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竣工。 进入2016年,仅我市的市列重大项目就达到200个,涉及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服务业、工业项目等七大领域,总投资1698.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4.54亿元。重大项目的快速增长,为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关天经济区合作提速 区域发展呈现新姿
按照“连接陇东南、融入大关中、合作共发展”的发展思路,我市把深化区域合作作为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主要途径,着力拓宽合作领域和创新合作形式,加快经济区建设,在项目协同、产业融合、交流合作、争取政策、开发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区域合作加速推进,产业融合方兴未艾。中国西电集团、陕电集团、陕飞集团等关中企业与天水战略合作取得初步成效。五年来,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全国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5户,7件特色农产品商标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天水。
“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 宽领域开放开发全面铺开
在国家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把天水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重要节点城市。
力促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立足天水作为向西开放重要门户的战略定位,以建设区域信息交通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6873”交通枢纽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联通、航空广通。天水空港城、天水国际陆港正在规划建设中。
开展经贸合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区扩区增容步伐加快,全国电工电器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加快创建,国家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铁路电缆等企业出城入园有序推进,95户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
全面开放开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先后与17个中外城市共同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深化务实合作备忘录》,加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积极组团参加西博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市发改委在乌鲁木齐、西宁、银川分别设立了天水特色产品展销窗口,全力推介天水名优特色农产品。中国西电、中国华电、中国通号、国电投、中节能等央企纷纷聚焦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