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奇若在天水西关片区古民居保护与复兴规划汇报会上强调
科学编制规划 让名城在保护中绽放异彩

天水西关片区作为我市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和古树名木的聚集区,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有效保护老城区民居,成为我市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8月16日,我市专门召开天水西关片区古民居保护与复兴规划汇报会,就该片区的保护与复兴进行了再研究。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奇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子生、市政协副主席白晓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监赵鹏飞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建筑设计院工作室副主任、高级建筑师苏童详细汇报了《天水西关片区古民居保护与复兴规划》的编制。据了解,天水有着丰富的古民居资源,正因为如此,编制实施《天水古城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复兴规划》有着重大意义,这也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不谋而合。该规划编制充分挖掘天水市的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将西关片民居恢复活力,恢复生机,充分发挥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郭奇若在讲话中强调,各有关部门要思想认识到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传统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原则,坚持以传统资源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最终目标,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学习借鉴以往好的做法和外地成功经验,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关心、共同规划、共同研究、共同推进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利用;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充分考虑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以街区范围的整体保护为主体,先街道后院落,以总体统一规划为指导,改善周边环境,增加排水、供热等各种有利于居住、办公的基础设施;要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突出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科学保护,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要坚持尊重民意与宣传引导相结合,处理好居民小区与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和古树名木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群众利益,要切实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