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市委五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发言材料
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促进统一战线在服务发展中有新作为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李 美 华
(2010年11月)

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在我市刚刚闭幕,市委就召开这次研讨班和全委扩大会议,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张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统揽全局,思路清晰,特别是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市情的认识和判断更实际、更科学。《中共天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顺应了时代新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新期待,对天水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我谈三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未来五年我市发展方向
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建议》,科学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研究破解发展难题,是指导和统领我国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发展全局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领会精神中统一思想,在把握实质中明确方向,在深化认识中推动实践。
第一、紧抓重要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综合审视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作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十一五”是我市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蓄积了强劲的发展势能,为我们在新阶段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和有利条件。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也为我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和珍惜机遇,积极维护和用好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写入五年规划中,表明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针。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市委提出的“1135”区域发展战略,是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对天水的定位,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全市工作思路的总结和凝炼,完全符合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实施好这一战略,遵循经济规律、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全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把握发展方向。对我市而言,“十二五”是进一步夯实基础、培育特色、提升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抢抓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历史机遇,以跨越式发展为总目标,深入实施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西端的重要增长极。

二、把握五中全会对统一战线的新要求,在推动发展中有新作为
统一战线历来都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也为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统一战线服务于发展这个根本任务,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省、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1、发挥人才优势,积极献计献策。
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殊优势。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统一战线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市制定一个高水准的“十二五”规划贡献聪明才智。要组织和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对“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要着眼于实现天水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总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形成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制定好、完善好规划积极献妙计、出良策。
2、发挥政治优势,为完成目标提供和谐保障。
统一战线具有联系广泛的政治优势,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全面掌握和及时反映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愿望要求,妥善处理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因素,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要进一步巩固全市各民主党派、各民族、各宗教、各团体、各阶层和各方面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为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3、凝聚各方面力量,在推动发展方式上有新举措。
立足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团结培养统一战线代表人士为关键,以创建服务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为重点,不断提升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市委提出的实现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总目标和战略定位,我们要广泛凝心聚力,积极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围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把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形成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共识,力求在调查研究上有新成果,在建言献策上有新贡献,在服务发展上有新载体,在协调关系上有新手段。

三、关于我市“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几点思考
1、坚持《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与全市“十二五”规划的统一性。
天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和重要的发展极,肩负着发挥甘肃东部桥头堡作用,辐射带动陇东南及毗邻地区加快发展的重任。规划实施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统揽全局,深化各项改革,加强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是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全市“十二五”规划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的阶段性目标,我们应坚持规划的统一性与连贯性。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一是要科学地分解任务,确保总目标的实现;二是要使规划的可操作性更强。我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十年规划,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很明确,体现在“十二五”规划中就要更具操作性,在政策保障、项目支撑下,倒排工作计划,逐步实施;三是规划实施方案的中心城区建设要有可视性。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人,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10年后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应该有一个功能区相对清晰的总体效果图,使未来发展成为大家的共同期盼。比如宝鸡在推动规划实施中,采取“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项目带动城市发展、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市场筹集建设资金”五大措施,全面推进特大城市建设。
2、政府管理创新是落实规划的有效措施。
“甘肃人说到天水,就好比江浙人说到苏杭”,但我更希望江浙发展的今天,能成为我们的明天。向他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最值得借鉴的是他们在政府管理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因为这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政府创新是各级公共权利机关为了增进公共利益或提高行政效率而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包括管理体制、机制、程序和技术方面的革新。政府创新的趋势是企业化政府、分权化政府、公民参与化政府、责任化政府、透明化政府、低成本化政府、较少规制化政府、电子化政府和优质化政府等。
浙江省把推进地方政府创新纳入“十一五”规划,并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最多的地区。浙江发展模式是:通过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产业;小政府、大企业的途径和方式,赢得“经济强省”的殊荣。这种发展模式也可以概括为:人力资本个体化、资本积累民间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制度创新普遍化、政府推动适时化。天水与浙江发展前类似,自然资源缺乏,政府直接投资少,缺乏特殊的优惠政策等,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政府管理上的创新功不可没。表现为:
(1)行政放权式——因势利导、及时放权、适时推进。为新事物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如政府支持专业市场建设,政府因势利导,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建设市场,把一大批“马路市场变为现代商城”,达到带动一片产业、活跃一地经济和富裕一方百姓的效果。
(2)用活政策式——在政策制度未定型时候,充分利用政策空间,先走一步。
(3)公共服务式——在行政审批管理上一系列方便快捷的措施。
温州的效能革命,绍兴在政府部门导入ISO9000质量认证管理系统,宁波的服务性、透明性与法制型政府和杭州的和谐创业都是具体的体现。当前,我市发展的思路明确,有很多发展机遇,关键在抓落实,而在抓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管理上的进一步创新。因此,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要重视政府管理创新,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各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构建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廉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天水不仅是陇上最佳宜居城市,也是最佳宜业城市。
以上发言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