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男儿流芳“后死碑”
知情者请提供线索为抗日烈士寻亲
【记者柏拓】5月3日,本报接到《山西晚报寻找烈士亲属联动稿》,为山西平陆县“后死碑”上发现的天水抗日烈士王振峻寻找家属或后代,以告慰烈士英灵。
王振峻烈士生前是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的部下。1939年初,王振峻所在的全营官兵在现山西平陆县西郑村奉命扼守。时值2000多日寇三路进犯,全营官兵坚守阵地英勇奋战,歼敌数百,终让敌人胆怯逃窜。在这次战斗中,时年26岁的王振峻和其他27名热血青年壮烈牺牲。除王振峻烈士为天水籍外,其余24名烈士为陕西籍、山东籍等。
当时,王振峻所在营的营长张玉亭及全营官兵在烈士牺牲的地方立了“后死碑”。碑的名字是张玉亭当时起的,意思是后死者(准备牺牲的人)给先去世的战友而立。历史资料表明,在之后的“六·六”战役中,该营战士确实牺牲殆尽。
2005年,平陆县政协在整理抗战资料、走访中条山各个战场时,在平陆县西郑村发现了这块“后死碑”。于是,平陆县政协和《山西晚报》相继开始了为这些烈士寻亲的行动。
据“后死碑”碑文记载:一等兵王振峻,26岁,甘肃天水北乡一保四甲。记者为此找到了市民政局安置办,设法为王振峻烈士寻亲。安置办孙科长在查找相关退伍军人资料的同时,又前往地名管理科查阅了我市8000多个自然村的名字,但均未发现“后死碑”上所刻的“北乡一保四甲”之类的名字。“北乡一保四甲”在1939年左右到底属于我市哪个县区的哪个乡镇,一时无人说得清楚。
目前,寻亲工作正在进行。本报希望知晓王振峻烈士家属、后代相关情况,或者知道“北乡一保四甲”属于我市所属地域者,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938-8222895,积极提供线索为王振峻烈士寻亲,让烈士能安然长眠于九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