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 推动天水工业提速发展
天水市副市长 杨维俊

装备制造业在天水工业经济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和比重,促进天水工业经济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新的提速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从振兴装备制造工业入手,以装备制造工业的振兴促进全市工业经济乃至整体经济的提速发展和全面发展。最近市委、市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与高度出发,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工业经济的提速发展做出了重要决策和全面安排部署,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性文件,这是目前指导全市装备制造业和工业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举措。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工业经济的提速发展,必须认真把握以下一些基本点:
一、提高思想认识,科学把握发展大局。
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的提速发展,这是建立在对天水工业经济历史、现状、发展潜力和前景等诸多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必然选择和正确抉择。这是因为:第一,天水装备制造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在全市工业中装备制造工业占到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特别是电工电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三大行业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规模,形成了一些在全省以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骨干企业和行业,装备制造业已真正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发展主体。第二,天水地下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立足原有装备制造工业基础和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以及自然环境优势发展装备制造工业,应当是天水工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出路。第三,天水面临的发展形势客观上要求必须在装备制造工业的发展上有新突破,特别是与天水紧邻的省内、省外周边城市,无论是资源型工业还是加工制造型工业,都分别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子,而且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对天水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严峻考验。装备制造业兴则天水工业兴,天水工业兴才有全市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四,天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都把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国家把天水列为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关中——天水经济带”,省上把天水列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中心城市和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市委、市政府又对这项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安排和部署,所以振兴装备制造业恰逢其时,如沐春风,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把握大局,真正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放在经济发展特殊重要的位置之上,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中之重和战略突破口,以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的提速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实施振兴战略。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必须把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从战略上思考、决策、部署、落实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措施。在这方面必须明确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就是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加快建设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三大装备制造工业基地,把天水建设成西部有影响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和西部工业强市。这是全市装备制造业的基本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全市上下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做好工作。第二,要确定合理的提速发展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在“十一五”期间,力争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装备制造业的这三项指标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3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分别比2005年翻一番。装备制造业的三项指标分别增长150%。第三,要突出产业重点。在立足现有工业基础,着力培植和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五大工业集群,并积极支持以星火机床、华天电子、长城开关、海林轴承、风动机械、锻压机床、天水祁连山水泥、长城果汁等企业为核心组建企业集团。第四,要组织实施好科学可行的行动计划。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2341”行动计划,即以做优做强“10强50户”企业为切入点,全力培植产值、销售收入上5亿元的10大优势骨干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着力培植20个以上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以实施名牌品牌战略为切入点,全力培植30个以上的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以及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以加大战略融资和社会融资为切入点,全力培植4个以上上市融资公司;以抓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为切入点,每年选择10个以上对工业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和扶持,促进装备制造工业整体上规模、上质量、上效益、上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点,抓主抓重开展工作。
第一,要主攻项目建设。要把抓重点建设项目和围绕项目建设抓重点工作作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根本性工作和龙头性工作,把装备制造业和工业的提速发展建立在切实可行的项目开发建设之上。在这方面,当前应该突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切实抓好市上确定的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全局的十二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的落实,主要包括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兴建大的项目、企业上市、优势工业产业的发展等一些大项目和重点工作,通过采取市上领导联系这些重点项目等工作责任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这些重点项目在促进全市整体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强有力的增长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抓重点项目,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配套产品、配套企业的发展,尽可能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比如通过抓长开厂、213厂、电缆厂、电传所等电器骨干企业,就可以带动100多家中小电器企业的配套发展。第二,要深化企业改革。全市企业改革改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当前要在继续巩固已改制企业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正在改制的风动、海林、锻压三户企业的改制,尽快启动省属下划企业中的长低厂、长材厂、长通厂、精模厂、轴仪厂、制药厂以及市属企业塑料厂、焦化厂等企业的改制工作,配合做好岷山厂、铁路信号厂、6913厂、纤维板厂、长控厂等省属、部属企业的改制工作,通过改制重组使这些企业从根本上减轻负担、转换机制,重新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第三,要突出科技创新。在这方面,一要高度重视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全力做好技术攻关和技术升级的问题,努力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以及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省级名牌品牌的工作,增强企业及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二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引进高端技能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培养多层次的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要注重项目攻关,尽可能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形成企业自身产品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四要重视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协作与联合,鼓励企业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技术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等形式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五要加大科技投入,重视装备制造企业自身装备的改造,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核心设备的配套生产能力、核心产品的系统集成能力、关键技术的吸收利用能力以及优势企业的扩张带动能力。第四,要营造良好环境。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各级各部门都应该在振兴装备制造业上有所作为,都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出力鼓劲,富有成效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立足各自的职能职责范围和工作实际,切实解决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企业发展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使社会各个方面在振兴装备制造业上形成共识,在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形成合力,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依靠全社会力量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工业提速发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