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如何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给出了创新答案。玉泉镇将银行金融存储模式与文明实践巧妙融合,推行“文明银行”积分管理新模式,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引领乡村新风尚。

近年来,随着农村发展,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村级组织号召力趋弱、基层治理缺抓手等问题逐渐显现。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玉泉镇创新思路,探索出“文明银行”积分制管理模式。该模式旨在凝聚引导群众,激发其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体意识,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文明银行”积分模式围绕乡风文明、志愿活动、诚实守信、移风易俗等多个维度,制定了详细的量化评分细则。由各村(居)支部书记担任“文明银行”行长,负责分发积分存折,每月设定固定积分兑换日。村民凭借积分,可在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兑换点换取相应物品,这种物质激励极大调动了村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

在具体实施中,玉泉镇通过积分量化评比、建立管理台账等方式确保模式有效运行。以“文明银行存折”为载体,围绕爱党爱国、兴业致富等七个方面对村民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对关键指标不达标的家庭,实行“黑榜”公示并依规处理;对积分高或有突出贡献的家庭,通过“红榜”公示并给予奖励。同时,各村成立文明积分评议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台账管理,每月开展积分评议会,审核公示积分情况,保障积分管理公开透明。
各村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合理列支资金用于奖励,奖励办法由村民会议研究决定。在积分结果运用上,村“两委”年终总结评定,对积分靠前家庭进行多元褒扬:举办“道德讲堂”“事迹报告会”,让先进典型分享经验;利用宣传栏、大喇叭、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建立关爱机制,解决先进典型实际困难;在“善行义举榜”公布典型事迹,树立学习榜样。

自“文明银行”积分管理新模式推行以来,玉泉镇的乡村面貌发生显著改善。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邻里互助、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文明银行”不仅成为衡量村民文明行为的标尺,更成为推动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的有力抓手。未来,玉泉镇将持续完善这一模式,让“小积分”发挥更大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