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忧 办实事
——秦州区创先争优破解民生难题

(秦州区外宣办 裴振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秦州区高度重视并下功夫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通过广泛调研、排摸梳理和精心筛选,研究确定了“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程”这3个影响大、范围广、群众受惠面宽的难题作为区级层面难题,全面展开了“破解难题”主题活动。通过靠实责任,细化措施,逐个制订破解方案,公开承诺抓落实,区级层面需破解的3个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紧紧围绕群众所盼所需,针对低收入家庭住房紧张等热点问题,将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列为区级层面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强措施,抓落实,打破拆迁征地瓶颈,多方筹措资金,创新住房建设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2011年,相继完成了1140亩保障性住房及限价商品房建设用地的储备工作,收到中央、省级补助资金1.84亿元。积极贯彻落实“以奖代补”政策,争取到“以奖代补”资金1479.2万元。和多家银行衔接,在今年天水市第四届金融活动周期间,与兰州银行、交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共签订了16.4亿元贷款意向性协议。目前,全区已相继开工建设了“峪河兴居”、“安民家园”、“山水嘉园”、“山水新城”、“锦绣苑”等1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122万平方米和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6亿元,总建设面积126万平方米17923套。已建成并交付使用保障性住房项目2个18万平方米2580套,入住1806套;正在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14个108万平方米15343套;今年能够交付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5万平方米2485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逐步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普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坚持把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作为惠及民生的一项德政工程,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规范经办流程和操作规程,以方便群众参保登记为出发点,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区内收缴和外出收缴相结合、白天入户和夜间上门相结合、典型带动和家庭联动相结合、先进示范和后进促进相结合、工作落实与奖优罚劣相结合的“五个结合”的工作方式,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了保费收缴率。截止2011年12月20日,乡镇已办理参保20.34万人,占应参保25.2万人的80.71%,收缴养老保险费2187.05万元;街道已办理参保1.39万人,占应参保2.15万人的64.81%,收缴养老保险费599.68万元,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老年人已达 5万人。同年12月18日在龙城广场举办了城乡居民养老金首次发放仪式,为全区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484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代表发放了基础养老金存折。截止目前,已将全区4.98万符合领取条件的60周岁以上居民基础养老金全部发放到位,发放率达100%,切实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重大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

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10年以来针对目前全区通村公路路况差、通行能力弱、农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四大难题”,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提出在全区启动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程。“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实施涉及16乡镇420个行政村,惠及40多万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的民生问题得到彻底改善。实施的“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得到省市大力支持,规划总投资3.4亿元,已被省交通运输厅全部列入“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0年后半年,区委、区政府先期筹资3000万元,完成村村通水泥样板路102.8公里。2011年为了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自加压力,超前规划,由区财政自筹资金近1亿元,启动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程95条312.57里,完成投资8257.5万元,工程形象进度92%。截止目前,全区通村水泥路共完成414.37公里,占通行政村道路的52.7%。2012年将计划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200公里。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为今后2—3年率先在全市乃至陇东南地区完成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