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外宣办)玉泉镇党委始终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特色作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抓关键、求突破、攻重点、破难点,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加快小康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烟铺大樱桃)
一、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突出“领头雁”职能
一是加强村班子建设,夯实组织基础。镇党委按照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要求,对村干部职数重新核定,本着“改革、精简、深化、公开、考核、绩效”的原则,在曹家崖、徐家山、烟铺三村实行“一肩挑”。 通过落实“三查三看”工作机制,即查历史表现、查人生经历、查社会交往,看素质、看能力、看人品,将在落实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得力,在党员群众中威信高,作风正派的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加强村班子力量。并充分发挥妇女干部“半边天”作用,选拔了8名妇女担任村干部。充分发挥了支部核心领导作用和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是建立“支部+协会”机制,对在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进行调研,先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新建立的杨何玉秀山蔬菜合作社、烟铺大樱桃协会、闫河苹果协会的会(社)长,让能够带领群众面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16名党员进入协会工作,发挥好协会在产业化发展中的中介作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做到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下一步我们将在专业协会组建党组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三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外出务工经商,退伍军人和有一定科技文化知识的青年作为后备干部对象重点培养,今年共有18名党员群众进行了镇“候选干部人才库”。

(暖和湾新农村)
二、规范基层干部行为,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而进一步规范基层干部工作行为。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党组织和纪委的作用,用党的纪律来约束村级党员干部,对出现工作失误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处理。二是加强民主监督,切实抓好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各村每年至少公开两次村上的财务收支情况,对重大事项做到了一事一公开,在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决策方面实行“四会两审一公开”,即凡村内大事,实行一事一议、一村一策,召开两委会、党员会、代表会、群众会四个会通过,再由镇领导和包片工作组审核,通过后由镇党委政府把关复核,最后将复核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开。今年共审核东十里、七里墩、孙家坪、天水郡等村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方案36宗,确保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决策不出偏差,有序推进。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村党支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和群众评议制度,把目标管理量化到项目、到时间、到人头,并在村务公开栏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和对工作业绩的评判。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村级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千分考核制,严格考核奖惩,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竞争格局,对工作不力软弱涣散的1个班子进行调整,对2个班子进行加强,共调整支部书记2名,文书2名,对5个班子进行了谈话诫勉。四是落实关爱制度。建立82名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个案库,建立健全200多名离任和现任村干部资料库,每年“七一”和春节期间由镇、村两级对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党员等进行走访慰问,并采取“一帮一”结对帮扶制度,使离任干部和困难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杨何千亩蔬菜基地)
三、适时启动机构改革,成效显著。
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我镇于今年八月份对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职能交叉的部门进行整合,对特殊的、重点的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新设立城中村改造综合服务中心和镇信息中心。通过机构改革,打破了以往干部管理模式,整合了职能,明确了责任和权利,减少了决策和执行的中间环节,对150多名干部进行优化组合,使各个岗位都有最适合的人,切实提高工了作效率。

(七里墩新农村)
四、创新工作方式,实现和谐征迁零上访。
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方式,使我镇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灵活多样、效果明显。如西十里等市区重大项目建设征迁中,工作量大面宽、矛盾较多,镇村党员干部通过讲政策、讲方法,广泛宣传、耐心工作,坚持依法行政,集中干部、集中精力对征地拆迁逐个研究、对出现的矛盾纠纷妥善解决,做到了和谐拆迁零上访。

(石马坪新农村)
五、科学规划,启动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天水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精神,立足镇情,充分发挥我镇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优势,启动实施全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提出了《秦州区玉泉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成立了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聘请市、区有关城乡经济、社会、环境、规划、建设、土地等方面专家,组成我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顾问团,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提供科学、理性决策咨询服务。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镇上于2010年7-10月份,分3期组织镇、村干部200多人,带上城乡一体化要解决的问题到宝鸡、成都等地参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对比,找到了制约我镇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镇及各村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为了摸清情况,我们在今年8月份进行了基线调查,对全镇各行政村的人口、土地、集体经济、住房、收入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基本掌握了各村的发展现状,为我们合理制定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部分村抢抓城中村改造政策机遇,提前谋划、率先着手,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七里墩村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城乡一体化试点村,抢抓机遇,在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大胆探索,成立了鸿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形成“公司+农户”模式,计划将现有的土地和产业作为股份由村民人均持有,并努力促成“四个转变”,即: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转变为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村民成为股东;将村民身份完全转变为居民身份,享受居民同等待遇;将村委会转变为社区,实现社区化管理;将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由公司依法进行经营管理。近期,依托七里墩大片区,该村邀请西安建筑规划设计院专家,对七里墩村进行整体规划,通过对建材市场、森美家居超市的升级改造,对旧村的开发,对山地的合理利用,力争把七里墩村打造为集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建材家居、三产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东方红村通过招商引资,投资7亿多元,计划与开发公司联合进行城中村改造,分两期进行,一期首先对菜市场进行改造,二期对全村进行全面改造,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争取明年启动。王家磨村依托北山灾害治理项目,引导村民上山,对旧村进行改造,目前该村新村建设场地平整即将完工,正在由西安建筑规划设计院按照与伏羲祭祖园风格一致的原则,优先考虑产业发展、打造农家乐旅游村的思路,高规格、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暖和湾、天水郡、莲亭、西团庄、西十里、闫新、伏羲路等村坚持把新村建设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立足村情,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完善制定改造方案,争取明年启动。

(杨何无公害蔬菜)
六、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严明组织纪律
镇上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加强干部作风入手,建立重点工作督查制度,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督查,每周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督查,查工作进度,查人员到岗,在干部例会上公布督查结果,让责任人查漏补缺。对工作完成较差的干部,量化扣分,并作为年终考核和村级评选选优的依据,对工作有较大失误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给予组织处理。全年对徐家山、闫新等村的个别村干部由于配合重点工作不力,对工作重视不够进行了诫勉谈话;对不严格遵守干部例会纪律的1名镇干部由镇纪委发文进行通报批评。通过这些有力措施,严肃了工作纪律,确保每位干部在贯彻落实政策和镇党委决策中不走样,在工作中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罗玉沟万亩大樱桃基地)
七、创新载体,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效果
我镇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以“五好村党支部”创建、党建示范村建设、“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工作的活力和效果。一是以“三级联创”、“五好村党支部”创建、党建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狠抓基层班子建设。通过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加强干部的政策法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村能力;通过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今年我镇在继续巩固和加强以杨何浅山半过干旱蔬菜基地,以烟铺、马兰两村为中心的大樱桃示范基地,以闫河、孙家坪两村为中心的优质首红苹果示范基地,以七里墩、东方红,伏羲路,天水郡村为主的城乡一体化试点村,以石马坪、瓦窑坡两村为主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以暖和湾、冰凌寺、东十里三村为主的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示范基地等六大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在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建成了1000亩的杨何浅山半干旱山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共建大棚1700个,冬暖棚10个。李官湾千亩旱作玉米种植基地,有力地提高了山区村群众的收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既解决川区村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又有效带动了山区村的经济发展。

(七里墩森美家居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