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突破
天水市秦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周伟

在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结合区情实际,紧紧围绕区委“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富裕、文明、和谐陇上强区”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线,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看待问题,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发展,在着力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上狠下功夫,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而推进秦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全面发展。
面对我区现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既充满了机遇,同样还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全国和周边地区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势头迅猛,我们实现科学发展,壮大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任务非常艰巨;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更加迫切;三是全国总体上已进入小康社会,进而向全面小康迈进,我们要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首要的是努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是农村基础条件差,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必须从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五是随着改革深入,体制变革,利益格局调整,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我们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更加重大。

一、立足当前,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预警,及时化解矛盾和困局,努力抢抓发展机遇。二是认真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加大项目的调研论证、储备申请、在建管理以及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多方争取政策性投资和各类建设资金,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商来我区投资兴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三是把保企业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加快区域工业一体化发展,紧抓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省上建设天水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良好机遇,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入驻项目的综合评审和监管服务,积极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工业项目。四是坚持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认识水平,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学发展。

二、着眼长远,努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突出问题、体制机制和工作作风,不断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各种障碍。一是围绕克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克服畏难情绪、懒惰心态,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目光短浅、狭隘封闭,自我满足、盲目乐观等思想观念。二是围绕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解决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跟不上科学发展节奏、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不相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环境污染致使生态趋于脆弱等突出问题。三是围绕机制制度建设,重点建立、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现代市场竞争体系、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干部考核评价等机制制度。四是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安于现状、不断进取、作风漂浮、管理松弛、墨守成规、脱离群众、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突出问题。

三、加强城乡统筹,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一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扶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耕地保护,创新耕作制度,改革耕作方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着力推进工业优化升级。坚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来谋划,在发展的各个方面、建设的各个环节自觉体现“高”、主动争取“快”、努力实现“好”;注重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千方百计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实现内涵式发展;防治污染、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和谐发展。
三是着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把加快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坚持适度超前、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梯度推进的城镇化方针,把加快城镇化与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市带、城市圈建设步伐,推动城镇化从单纯城镇建设向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产业配套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转变,增强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以实施民生项目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使为民兴办的实事让群众满意;通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
五是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防护林培育、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以保护水生态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善环境规划,强化环境执法,加大治理力度,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