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真抓实干
推动秦安科学发展
中共秦安县委书记 陈天雄 秦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东红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拥有62万人的秦安县来说,就要积极探索资源匮乏型贫困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发展模式的新转型和发展阶段的新跨越。我们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完善措施,破解难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重要前提。只有把解放思想、深化认识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才能真正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从简单的概念化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结合我县实际,就是要深化“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认识,着力打造全国林果产业基地示范县、西北食品加工基地县、中国西部小商品城和陇东南历史文化名城等品牌;深化“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认识,推进以民生工程为主的和谐社会建设;深化“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认识,大力发展循环、生态、节约型现代农业和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认识,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和完善城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等城乡一体化建设。二要深刻理解“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从“好”与“快”相对立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我们解放思想,就是要让秦安的发展更加科学,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较快,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积极实施项目拉动、商贸带动、产业推动、城乡联动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三要深刻理解以为人本的核心理念,从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以人为本,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不单纯追求GDP和物质生产的发展,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关系,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但要在全县发展的总体目标上体现这些理念,而且在阶段目标、具体工作和方法措施上更要落实。四要深刻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从片面的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实力,同时也要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做到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实现全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法制更加完备、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小康社会目标。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县情,着眼长远,理清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秦安”的主题,在学习讨论、深入调研、分析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秦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思路、任务、措施和办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商贸为依托,以加工业为支撑,紧紧围绕“以商兴市、以市建城、以城带乡、工贸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方针,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商贸流通优势、传统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和产业推动、商贸带动、旅游拉动、劳务促动“四轮驱动”战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地建设、品牌建设、专业市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立足扩大内需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着眼于促农增收,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上求突破。推进科学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所在,也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要紧紧围绕抓特色、调结构、强基础,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一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突出特色、规模发展、创建品牌、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四个三”(即:三年新建林果基地30万亩、三年新增养鸡300万只、三年创建3个优质品牌、三年新发展3个大型龙头企业)的目标要求,高标准建设林果基地,大规模发展以养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积极争创农产品优质品牌,大力兴办以农畜产品加工、贮运为主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科学编制区域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加快清水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带。积极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稳步提高设施农业比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要着力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水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深入推进劳务增收工程,加强同新疆、西藏等地的劳务对接,着重在提高技能、延长输出时间和增加效益上下功夫,从科技、就业和创业三个层次推进农民培训,实现由单一的劳动型向技能型的转变,促进劳务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三要坚持不懈地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改土兴水为重点,积极实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农村饮水安全、节水改造、小水利、沼气等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区域扶贫开发和新农村示范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着眼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在项目建设上求突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做大项目、扩大招商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抢抓中央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一要全力抓好项目争取工作。立足中央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把握重点,超前规划,形成大中小互补、长中短兼顾、特色突出、结构优化的项目库,努力实现项目总量、投资规模新突破。二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全方位拓宽引资渠道,重点抓好农副产品加工、小商品加工、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能源开发等招商引资项目。三要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培育壮大以食品、小商品为主的加工业,推动园区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四要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企业。大力发展食品、小商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西北食品加工基地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果汁、毛毯、铅笔、粉条等工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五要切实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层层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着眼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条件。实现科学发展,一定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要以规划为龙头,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发展。紧紧围绕南北延伸、向西扩展、旧城改造完善配套的思路,加大城区拆迁改造力度,完善提高供电、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区路网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强化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坚持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培育产业、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的原则,准确定位城镇功能,体现地域特色,突出建筑风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小商品城为目标,建设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秦安物流仓储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秦安建成覆盖陇东南、辐射周边省市的商流、物流中心。按照“构建骨架,建设环线,完善网络,提高等级”的思路,加大交通路网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农村路网密度和通达能力。
(四)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上求突破。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强化技能培训,鼓励和推动全民创业,努力扩大就业覆盖面。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二要整合项目资金,集聚各方力量,大力兴办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社会保障、上学、看病、住房、行路、用电、饮水、环保、安全生产等问题,坚持每年为群众办成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三要注重统筹协调,强化公共服务,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结合全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扶持发展民办教育、成人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大力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坚持一手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特色旅游产业,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业更快发展。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依法行政,提高效能,努力营造推进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坚决纠正一些部门和单位办事不规范、不透明、效率不高的现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要规范执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广泛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以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影响加快发展的不良行为,创造一个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