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为有存有取,好人好事积分管理,秦州区中城街道办事处创新机关和社区管理载体——
“道德银行” 储蓄和谐
【本报讯】“高亚兵,为爱心助残捐款50元,积8分;在抗震救灾期间双休日值班14天,积70分……”在秦州区中城街道办事处,有五本“道德银行”储蓄记账本,专门记录办事处机关和辖区单位及居民的好人好事,而且这些好人好事以道德积分的形式积攒下来,成为干部考核和辖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而对社区居民来说,如果经常做好人好事,道德积分达到3000分,就可以被评为“道德富翁”,“道德富翁”可优先享受低保、就业、参军、信贷、税费减免等优惠待遇。
为了整合道德资源,积累道德资产,让一切爱心充分展示,让一切善举竞相推出,从06年下半年开始,秦州区中城街道办事处在机关、辖区单位和居民中开展了“道德银行”试点工作。“道德银行”采取有存有取的运作方式,凡是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都可以在“道德银行”登记存入道德行为,而在需要帮助时,经过申请,可在“道德银行”支取道德帮助。“道德银行”采取道德积分的方式进行管理。根据具体的储蓄项目,设定不同的道德积分,譬如干部职工义务献血一次积5分,邻里互帮互助一次积5分;辖区单位获国家级荣誉称号,一次可积30分;辖区单位和企业招收残疾人,一次可积10分。辖区单位和个人受办事处表彰奖励,根据具体情况支出积分,一次可支10分。而且,中城街道办事处将机关干部的考核也纳入“道德银行”的管理范畴,干部职工的平时积分是年终德能勤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另外,在辖区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中,“道德银行”记录的积分也是参考的重要指标。
绿色市场社区居民丁小丽是“道德银行”的首批受益者。丁小丽夫妻两人均为下岗工人,丈夫在家门口摆烟摊,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家人靠低保金生活。尽管家庭生活困难,但是热心公益事业的丁小丽还是每天拿着喷壶和铲子,走街串巷清理小广告,而且一干就是4年,成为“道德银行”的储户后,她又当上了居民小组长,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为了奖励这位“道德富翁”,中城街道办事处为她提供了公益性岗位,使她实现了再就业。
“道德银行”的设立,也使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好人好事被挖掘出来,被记录下来,成为道德教育示范的典型。任小琴是中城街道重新街社区居民,丈夫在外打工,孩子还在上小学,生活较为困难,三年前,当她看到院子里的两位老人儿女都在外地无人照顾时,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帮助老人买面、买菜、收拾房子,老人生病时,她忙前忙后,为老人端水送药。邻居家有一个智障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任小琴不嫌脏、不嫌累,为孩子做饭,洗衣服,这样的照顾长达三年之久。在今年召开的街道工作会上,任小琴被评为“道德银行”示范户。中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学峰告诉记者,“道德银行”是建设和谐街道、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在“道德银行”的评价体系中,像任小琴这样的居民,虽然在物质上不算富有,但在精神上绝对称得上“富翁”。(杨焕周 王军祥)